經部深耕東部15年成果豐碩 擴大推動「東創計畫」助力產業智慧創新

經濟部今(廿八)日舉辦東部產業技術服務中心十五週年成果展暨「漫遊縱谷愛在花東」記者會。十五年來,經濟部東部產業技術服務中心累積技術輔導諮詢服務超過二千七百家次,推廣一千五百項以上的東部特色產品。同時,經濟部也宣布擴大推動「東創計畫」,以AI與低碳科技為主軸,發展智慧農漁、低碳製造、科技觀光等三大領域,助花東六級產業智慧升級,預估未來四年將投入五億元以上經費,並於一一八年達到提升東部產業產值四十億元。在今年花東經歷強震後,觀光人數銳減之際,經濟部也召集旗下法人機構及社群平台,包括工研院、金屬中心、石資中心、紡織所、H2U健行筆記、Velodash飛騎等,將輔導的花東特色商家,串連成十條步道及十條騎乘路線,民眾還能進一步體驗如泥火山豆腐、有機山苦瓜等輔導成果,期望透過此活動鼓勵全臺民眾震後回到花蓮觀光,享受花東之美。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表示,景色秀麗的花東一直是臺灣最美麗的後花園,經濟部於十五年前成立東部產業技術服務中心,協助特色工藝、深層海水、農特產品等在地產業轉型與升級,包括助力偏鄉青年投入木工技藝,相關作品獲得今年德國iF設計獎的肯定;協助探索水產科技公司進行深層海水淨化養殖,並規劃與日本丸紅公司合作開發生食等級的鱘龍魚產品。為擴大花東在地創新能量,經濟部進一步推動「東創計畫」,以AI及低碳科技為主軸,協助東部地區發展智慧農漁、低碳製造、科技觀光等三大領域,全面帶動花東六級產業智慧升級。今年四月發生花蓮大地震,對花東地區造成巨大影響,為加速在地產業振興,經濟部與國內兩大運動社群合作,精選二十條橫跨花蓮與臺東的完善步道與自行車路線,邀請民眾同遊花東。

經濟部東部產業技術服務中心自成立以來,積極帶動地方特色工藝、深層海水、農特產品等產業轉型升級,在特色工藝方面,攜手「臺灣木想傢人才培育協會」,協助偏鄉原住民青年培養木工技能,並推動循環設計和低碳材料的應用,年產近百件作品,更進一步成立「木契實業有限公司」,吸引更多青年返鄉創業;在深層海水領域,聚焦推動水產養殖與酒飲產業的創新發展,包括輔導探索水產科技公司進行深層海水淨化養殖,是東部唯一獲得國際創投支持的微型企業,其淨化後的高品質水產品已成功於知名通路上架販售。《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