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狀元地 重新復育紅米

綠島狀元地現已看不出曾經稻海飄逸的美景。(楊漢聲攝)

中國時報【楊漢聲╱台東報導】 離島的綠島鄉是台東縣觀光熱點,但早期綠島以農耕為主,「狀元地」是綠島主要出產稻米的糧倉之一,其中居民稱為「紅米仔」的陸稻,煮成稀飯顏色泛著淡淡的粉紅色,米香四溢,可惜多年來島上農業沒落再也不見紅米香,目前將計畫重新復育讓紅米重現。 綠島因平地狹小、土壤貧脊、海風強盛、灌溉水源少等因素,早期發展以地瓜和花生等旱作輪種的耕種方式。但近年來因產業變遷及現代化影響,農漁業生活已逐漸式微,造成土地廢耕及傳統農業技術失傳。 池上青農魏瑞廷表示,100多年前,定居於南寮的李姓先祖上山開墾阿眉山東麓的台地,闢成一畦畦的梯田,由於水源豐沛1年稻米可以2熟,成為島上主要出產稻米的糧倉之ㄧ,因此,有「狀元地」之稱號。 魏瑞廷強調,狀元地冬季也種植一種大湖居民稱為「紅米仔」的陸稻,煮成稀飯顏色泛著淡淡的粉紅色,屬於紅糯米,可惜多年來島上農業沒落,狀元地的梯田已荒蕪,濃濃的紅米香唯有留在大湖聚落居民的記憶之中。 綠島鄉公館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田亦生表示,童年時期綠島地區確實都是稻田景觀,因此對於狀元地紅米的復耕,表示期待也樂觀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