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少見 閱讀紅書 不排斥中華民國

鄭文燦上任海基會董事長,從求學時代到黨務到政務,從地方到中央,對兩岸都屢有創見。(鄧博仁攝)
鄭文燦上任海基會董事長,從求學時代到黨務到政務,從地方到中央,對兩岸都屢有創見。(鄧博仁攝)

鄭文燦上任海基會董事長,過去或因其政治明星光環太強,蓋過經歷細節,其實從求學時代到黨務到政務,從地方到中央,對兩岸都屢有創見。

早在台大時代,鄭文燦就加入學生社團「大陸社」,研讀馬克思主義、中共黨史等「紅書」,開啟對中國大陸的觸角。專訪前的閒聊,對陳獨秀、李大釗、瞿秋白等中共創黨人物,信手拈來,鄭做為學運世代要角,或許對當年那些勇於投身改變社會的知識分子,也帶有一點惺惺相惜。

在統獨意識形態上,鄭文燦很早就展現出溫和與務實立場,譬如2005年3月民進黨發起「反《反分裂法》大遊行」,由鄭文燦負責策畫,這是綠營政治活動中,首次出現大量的中華民國國旗。他認為無論認同中華民國或認同台灣,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以此促進團結。這樣的精神也體現在賴總統的520就職演說。此外,鄭也擔任過海基會副祕書長、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

2014年底鄭文燦當選桃園市長,導致前任藍營市長吳志揚與重慶談妥的「桃渝大都會論壇」,陸方宣布取消;不過這反而激發了鄭文燦的兩岸思考,進而開先河,成立桃園市兩岸事務小組,廣納藍綠專家,也透過此平台,私下與不少大陸來訪人士互動交流。之後包括台中高雄台南等六都城市,也紛紛跟進設立兩岸小組。

2018年3月鄭擔任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會長至今,剛好歷經香港反送中運動及港人來台潮,對港人來台的政策和權益,保持關心。另據了解,兩岸疫情解封後,近期在審核大陸人士來台的跨部會聯審會議中,擔任行政院副院長的鄭文燦,也時常扮演「交流派」,不會因對方具有黨政背景就一概否決。

有媒體解讀鄭文燦掌海基會是被打入「冷宮」,然而當前兩岸官方僵局難解,但都有心推進交流,海基會反而扮演一定角色;此外,賴清德總統4月底公布國安團隊成員時,罕見將海基會納入,也是對鄭文燦的重視。

看更多相關新聞
台人遭留置 卓揆:列恢復觀光依據
澳駐美大使陸克文:台海開戰 如同二戰
美學者:共軍為犯台 勤研究諾曼第登陸
海運先開放包船 啟動照顧陸配機制
接海基會董事長 鄭文燦:讓和平成為兩岸共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