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東亞合作倡議 從臺北經驗推動重複使用和循環杯

綠色和平2021年率先於臺中草悟道商圈推行「絕塑好店」循環杯示範計畫,促使環保署於 2023 年起規範連鎖超商、速食業者的 5% 門市,須在一年內建置完備循環杯系統,並逐年提升門市比例。

臺灣各層級政府發展重複使用、源頭減塑,讓臺灣進入「循環杯元年」,同步受到東京都政府與香港媒體關注。綠色和平東亞分部 5 、6 月間密切交流臺灣源頭減塑、重複使用經驗,香港辦公室邀請香港多家媒體深度報導臺灣循環杯產業鏈各方參與者;東京辦公室則整合環境團體的倡議力量,邀請臺北市政府環保局分享減塑政策心法。

「循環杯元年」的背後:通路、服務供應商、政府多管齊下

香港媒體關心由循環杯建立起的「重複使用產業鏈」,拜訪對象包括全家便利商店、環海淨塑循環杯清潔廠以及行政院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基管會),他們分別代表連鎖便利商店、循環產業業者以及政府部門在減塑工作中的重要角色。

訪問中,香港媒體好奇全家便利商店投入建置循環杯的成本、動力,並討論在應對環保因素時所面臨的挑戰,這對香港零售業具有參考價值。對此,全家便利商店回應,循環杯是兼顧便利及環保的解決辦法,也透過營運期間的顧客回饋持續進步。

消費者最常會問「為什麼要使用循環杯?」、「循環杯跟自備優惠一樣嗎?」全家便利商店表示,藉由環保署的循環杯良好衛生指引,及持續提供循環杯購買咖啡促銷活動,鼓勵消費者踏出第一步,增進消費者對於「新」服務的認知程度。

與此同時,全家便利商店廣邀不同通路業者一同推動循環杯,於 2023 年 4 月世界地球日當周與其他連鎖便利超商、咖啡店、早餐店、手搖飲自主成立 「循環大聯盟」,讓消費者可以跨通路「甲地借、乙地還」,提升循環杯使用人次與規模。(延伸閱讀:就在今年!全家宣布400間超商門市循環杯計畫!循環容器帶動減塑浪潮

「循環大聯盟」背後最主要的服務供應商環海淨塑,從塑膠製造業跨足到重複使用供應鏈,經手整個循環杯的產品生命週期(製造、清洗、回收、再製),並開放清洗廠房提供媒體參觀,藉由高溫殺菌、快速風乾、100% 品檢的程序,希望消除消費者的疑慮,讓循環杯能走向更多通路。

「環保不受限制、地域不是問題」

減塑議題不分區域性,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中學習、與業者開始溝通、於臺中試辦「絕塑好店」和最終督促環保署設下循環杯逐年推展目標。環保署基管會在受訪時指出,德國漢諾威是個很好的案例,當地清潔公司發現街邊垃圾桶充滿鄰近咖啡店的一次性飲料杯,進而成立新創公司向咖啡店們推廣循環杯,逐漸解決當地一次性飲料杯的垃圾問題。

基管會執行秘書王嶽斌強調,來自民間倡議團體的監督與推動也非常重要,這是政府部門持續前進的動力;同時,跨境採訪顯示了減塑議題的普遍性,環境議題不受地區限制。臺灣政府在制定減塑政策上參考了其他國家的經驗,並通過與業者的溝通和試行,逐步推動相關立法的執行。

對於有意參與重複使用及循環杯的企業和政策推行者,這次香港媒體採訪提供許多資訊,讓他們可以更好地評估如何投入減塑工作;參與重複使用的各方,也需要倡議和教育消費者,鼓勵大眾願意使用循環杯,帶起更多源頭減塑的行動。

倡議團體促成跨境政府交流

綠色和平也發揮國際倡議團體的優勢,與日本環境團體地球・人間環境フォーラム共同舉辦線上閉門交流會,促成東京都環境局資源循環推進部、臺北市政府環保局交流,彼此分享城市推動循環容器和重複使用政策上所面臨的困難、如何克服及最終迎來的成果。

這次交流為兩個地區的環保主責機關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機會,彼此學習、交流經驗,並共同探討城市在全球減速浪潮下可扮演的關鍵腳色。同時也讓服務供應商了解減塑已經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民眾環保意識興起,綠色消費的營運思維必須納入企業策略中,進一步回應消費者需求。

臺北市環保局資源循環林鈺惠科長分享指出,臺北市從垃圾費隨袋徵收到自備杯飲料優惠,及循環杯示範、北市飲料店禁用塑膠杯等政策皆超前中央。臺北市也透過學生自主發起的示範計畫,與美食外送平台、循環容器供應業者和手搖茶飲業者合作,提供綠色外送消費新選擇。

臺北市環保局向東京都政府分享自身經驗,推動新政策需要與許多企業及上下游進行溝通,而終端消費者的回饋有助於將政策落實到實際生活中。 東京和香港與臺北的交流能將這些成功的做法應用於自己的地區中,減少一次性塑膠的產生。讓不同地區之間的環保機構和相關部門共同交流,更強調了跨地區間的合作和共享經驗的重要性。同時也期待能為全球其他城市推廣重複使用和循環杯政策提供借鏡。

臺灣應抓住全球減塑浪潮,持續擴大重複使用模式

全球每年生產高達 4 億噸塑膠,其中有約 66% 是一次性塑膠包裝或拋棄式塑膠製品,估計每年最多有 1,270 萬噸塑膠流入海洋。

面對已然失控的塑膠污染,聯合國自 2022 年起開始討論《全球塑膠公約》,該公約被認為是自巴黎氣候協定後最具潛力引領全球邁向「零塑膠」的公約。與此同時,政府、企業與個人,都是改變塑膠污染的關鍵角色。

展望未來,期待這種城市間的交流和合作能夠進一步擴大,各城市可以共同努力、共享經驗,推動拓展重複使用模式和強化產業鏈結構。臺灣政府則可以持續進行以下幾點:

  • 推動法規和政策:繼續加強相關法規和政策的制定,更大規模重複使用的時程表,鼓勵企業和個人使用重複使用產品,減少一次性塑膠使用。透過法規的力量,能夠更有效地推動改變,並確保政策的執行和遵守。

  • 加強宣傳和教育:政府可以持續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提高公眾對於重複使用的認識和意識。透過教育活動、媒體宣傳和社區行動,可以鼓勵更多人參與到減塑行動中,並了解如何有效地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產品。

  • 強化產業合作和支持:政府可以進一步加強與企業和產業鍊的合作,共同推動循環經濟和重複使用產品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和資源,鼓勵企業投資和創新,開發更多環保友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 2023 年將持續推出循環杯推廣活動,邀請大眾一起使用循環杯。藉由實際體驗活動促進循環杯使用,並與企業、零售及循環杯供應商不同業者合作,建立民眾對於循環杯的信心,以良好的體驗建立更友善的重複使用環境,達到減少拋棄式塑膠的目的,也讓每一位有心與環境共好的民眾,能藉此邁出環保的第一步,更靠近無塑、乾淨的未來。

延伸閱讀:

The post 綠色和平東亞合作倡議 從臺北經驗推動重複使用和循環杯 appeared first on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