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輔具十九年 慈濟志工謝國榮嘉義經驗傳承

輔具收送及維修有十九年經歷的志工謝國榮(左四),傳承輔具維修經驗,針對結構精密的氧氣製造機維修教學。
輔具收送及維修有十九年經歷的志工謝國榮(左四),傳承輔具維修經驗,針對結構精密的氧氣製造機維修教學。

慈濟環保輔具平台提供二手輔具,幫助弱勢及有需求的照顧家庭,輔具收送及維修有十九年經歷的志工謝國榮,特別從台北南下嘉義,傳承輔具維修經驗,針對結構精密的氧氣製造機維修教學,從構造原理到實際操作,培養輔具維修種子,幫助更多的照顧家庭。

(上)學員將一台又一台故障的氧氣製造機拆了又裝,裝了又拆,一次又一次找出問題點。
(上)學員將一台又一台故障的氧氣製造機拆了又裝,裝了又拆,一次又一次找出問題點。

謝國榮表示,氧氣製造機價格普遍約二萬多至五萬多元,一旦損壞,維修費大多要上萬元,偏鄉及離島老人家較多,需求量更大,尤其是經濟困難者較難負擔,課程主要先讓學員學會如何拆裝,找出問題點,並做各項檢測,志工若學會維修,就可以幫助更多的病患,減輕他們的病苦及照顧者的負擔。

(上)學員將一台又一台故障的氧氣製造機拆了又裝,裝了又拆,一次又一次找出問題點。
(上)學員將一台又一台故障的氧氣製造機拆了又裝,裝了又拆,一次又一次找出問題點。

「維修輔具沒有竅門,就是要多做!」謝國榮表示,氧氣製造機以漏氣的問題居多,可能是氣密環損壞,或是分子篩潮化結塊、分子篩塔變形等,送出前一定要經檢測,包含流量、壓力及氧氣濃度,達到標準才送出。學員經分組後,將一台又一台故障的氧氣製造機拆解,並嘗試修復,剛開始經過檢測,幾乎全有漏氣的問題,一次又一次找出問題點,拆了又裝,裝了又拆,也陸續維修好了八台。

(上)年輕學員洪國揚,在志工陪伴下,反覆拆裝製氧機七次,學習維修專業。
(上)年輕學員洪國揚,在志工陪伴下,反覆拆裝製氧機七次,學習維修專業。

從事服務業的年輕學員洪國揚,為了找出問題點,反覆拆裝製氧機七次,仍不放棄的反覆檢測,他表示,以前家中經營電器行,小時候就跟著父親去裝修冷氣機,對於電器或水電的維修有一定的專業,雖初次接觸維修輔具,但在遇到問題時,旁邊有志工陪伴及解決當下的問題,不會覺得孤單,學得很順利,下次還會再來。

來自台南的志工洪國章,連續二天台南及嘉義往返上課,他一邊學習,一邊將每個步驟錄影紀錄,他表示,氧氣製造機是較精密的儀器,在操作的過程,若有遺忘之處,就可以從影片中找到答案,影片也提供給台南輔具平台維修時參考。

遠從澎湖飄洋過海的志工許文虎(右一),希望能將所學的維修專業,幫助偏鄉離島的長者。
遠從澎湖飄洋過海的志工許文虎(右一),希望能將所學的維修專業,幫助偏鄉離島的長者。

遠從澎湖飄洋過海的志工許文虎,常來台灣本島協助送輔具及學習維修,他有感於澎湖長者較多,獨居或老老照顧者更須要幫忙,輔具需求量很大,他感恩台灣本島全力支援輔具,曾有卧床長者躺在志工送來的電動醫療床,感恩的表示:「這是我睡過最舒適的床!」那感動的眼神,也讓志工更堅定輔具之路。

許文虎表示,雖然澎湖輔具志工較少,且目前維修輔具只有他一個人,當遇到輔具故障時,有時知道問題出現在那,但不知如何解決,常以電話詢問謝國榮師兄,當瞭解原理後,有時又少了零件材料,目前故障的氧氣製造機已累積十多台,認為「敢拆」是重點,會先以照片拍下結構位置,再看照片組裝回去,希望能將所學的維修專業,幫助偏鄉離島的長者。

志工以儀器檢測流量、壓力及含氧濃度等,達到標準才送出。
志工以儀器檢測流量、壓力及含氧濃度等,達到標準才送出。

輔具維修須要年輕人的力量,在輔具維修課程中,就讀吳鳳科大賴奕霖同學,於五月初由老師帶隊來參與輔具維修,賴同學發現志工所使用的工具較老舊且不足,於是自掏腰包購買數支尖口鉗、包用剪刀、球型六角板手組,特別從民雄冒雨送過來給輔具平台使用,善的力量向下紮根。

「用心就是專業!」面對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長者對輔具需求增加,輔具的維修須要更多人的投入,讓愛與善的循環擴大到社會各個角落。

撰文/劉麗美;攝影/劉淑貞、劉麗美、陳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