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瓦第死前是一個乞丐

文 / 向子期

《四季》是一首極受歡迎的古典音樂作品。永恆的四首協奏曲集——每首都代表不同的季節——在今天聽起來就像意大利人安東尼奧·維瓦第在 1725 年出版時一樣充滿活力和令人興奮。這部作品是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古典音樂作品之一,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只有少數音樂專家聽說過它。甚至維瓦第的名字在當時的音樂史上也是一個不起眼的腳註。《國家地理雜誌》最新報導<這位音樂天才是如何從超級巨星到過時的人物再到偶像的?>(How did this musical genius go from superstar to has-been to icon?)介紹作為《四季》的作曲家,維瓦第在去世 200 年後只不過是一個腳註,直到 20 世紀的一項創新才恢復了他在世界範圍內的聲譽。(Composer of The Four Seasons, Vivaldi was little more than a footnote for 200 years after his death, until a 20th-century innovation restored his worldwide fame.)

音樂失寵,維瓦第陷入貧困,他去世時還是個乞丐

維瓦第作為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而聞名於意大利、德國、法國和英國。他孜孜不倦的天才創作了 40 多部歌劇和數百首協奏曲,在歐洲各地演出。與同時代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和喬治·弗里德里克·亨德爾一樣,維瓦第是巴洛克音樂的耀眼光芒。

巴洛克一詞源自葡萄牙語,意為「有缺陷的珍珠」,在流行之前,巴洛克一詞最初是對這種新音樂風格的侮辱。巴洛克音樂是為羽管鍵琴和小提琴等樂器而寫的,其特點是複雜的和聲和熱情的旋律,讓獨奏者有機會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華。1741 年去世之前,維瓦第的音樂已經失寵,他也陷入了貧困。他去世時還是個乞丐,他的名字和他的音樂也隨之陷入默默無聞,直到幾個世紀後才復活。

老維瓦第是他兒子的第一位老師

安東尼奧·盧西奧·維瓦第 1678 年出生於威尼斯,他的一生從一開始就健康狀況不佳。從搖籃起,他就患有肺部疾病,用他的話說,「胸悶」,很可能是支氣管哮喘。他從小就是一個社會局外人。他的母親是裁縫的女兒,而他的父親雖然是聖馬可大教堂管弦樂團中一位傑出的小提琴家,但他曾經是一名理髮師。

十幾歲的時候,安東尼奧開始為成為牧師做準備,這是他為數不多的職業選擇之一。然而,安東尼奧是一位極具天賦的小提琴家,這一點並沒有逃過他父親的注意。老維瓦第幾乎可以肯定是他兒子的第一位老師;憑藉自己在威尼斯音樂界的人脈,他很可能讓安東尼奧與該市一些最優秀的音樂家一起學習。

頭髮和神聖的角色為他贏得了「il prete rosso 」(紅色牧師)的綽號

與此同時,年輕的維瓦第繼續他的神學研究,並在二十歲出頭時獲得了聖職。他的紅頭髮和神聖的角色為他贏得了「il prete rosso 」(紅色牧師)的綽號,這個名字暗示了豐富多彩的個性和急躁的脾氣。如果不是 1703 年該市的 Ospedaledella Pietà 偶然提供的工作機會,他很可能一輩子都是一名業餘音樂家兼牧師。Pietà 始建於 14 世紀,是一所為孤兒或被遺棄的女孩開設的修道院學校。具有音樂天賦的沃德被選拔和訓練在學校的合唱團和管弦樂隊中表演。在維瓦第時代,他們的表演已享譽歐洲。維瓦第被任命擔任一個兼具牧師和音樂家雙重角色的職位。

據記載,他更受音樂而非信仰的激勵。他聲稱,健康狀況不佳使他無法從事過多的神職工作,有幾次他被迫中途離開聖體聖事。他的痛苦似乎並沒有影響他作為作曲家、教師和表演者的活動,到他 20 歲出頭時,他的活動就已經非常出色了。

更多的觀眾蜂擁而至Pietà觀看年輕的表演者

Pietà 的音樂表演是該機構利潤豐厚的收入來源。它以生產魯特琴、大提琴和羽管鍵琴演奏家而聞名。在維瓦第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裡,他與聖母憐子圖的關係是互惠互利的:維瓦第精彩的作品讓他的學生大放異彩,為學校帶來了更多的聲譽。更多的觀眾蜂擁而至觀看這些年輕的表演者,聖母憐子圖的金庫也被填滿了。維瓦第的教學職責還要求他為年輕表演者創作作品,作為對他才華的回報,維瓦第獲得了創作一些最具創新性的巴洛克作品的經濟保障。

維瓦第成為與巴洛克風格密切相關的音樂形式:協奏曲的大師。1711年,他出版了第一套小提琴和弦樂團協奏曲。雖然維瓦第在 Pietà 小心翼翼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但他作為指揮家的漫長而平行的職業生涯始於 1713 年,當時他和父親接管了威尼斯聖天使劇院的管理工作,上演了安東尼奧的第二部歌劇《奧蘭多·芬托·帕佐》(Orlando Finto Pazzo )。

詩句增強了《四季》協奏曲的敘事感

1718年,維瓦第出任曼圖亞音樂總監,並在短短五天內創作了歌劇《蒂托·曼利奧》 。曼圖亞位於現在的意大利北部,當時處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控制之下。維瓦第在那裡的時光為他打開了穿越德語世界的大門,包括在波西米亞貴族和音樂愛好者溫澤爾·馮·莫爾津的宮廷,後者任命他為音樂大師。

熱衷於尋找維瓦第失傳作品的學者們在歐洲各地都找到了它們。他 1733 年的歌劇《Motezuma》的樂譜消失了,但 250 多年後在柏林檔案館中被發現。2010年,一首失落的長笛協奏曲出現在一位蘇格蘭貴族的家庭文件中。歌劇《激情奧蘭多》的早期版本在都靈圖書館裡被錯誤編目了幾個世紀,直到 2012 年才被發現。

維瓦第對程序化音樂很著迷,這些音樂講述一個故事,通常伴有指導性的程序說明。維瓦第為馮·莫爾津演奏的音樂中有一首協奏曲四重奏,其標題引人注目:。當維瓦第於 1725 年出版這部作品時,他收錄了每首協奏曲的伴奏詩。這些詩句增強了協奏曲的敘事感,闡明了維瓦第的音樂試圖喚起的意義。

死亡與重生

維瓦第在 1720 年代處於巔峰,但到了 1730 年代末,烏雲籠罩著他。音樂趨勢和品味正在發生變化,工作變得越來越稀缺。維瓦第揮霍無度,隨著他的職業生涯開始崩潰,他積累了債務。很快,他的債權人就開始四處尋找。

1740 年,他啟程前往維也納,希望能夠獲得皇帝查理六世的某種贊助。他還曾希望在那裡上演一部歌劇,但十月皇帝去世後,劇院關閉了好幾個月。對於維瓦第來說,時機再糟糕不過了。這位作曲家身陷困境、貧窮且患病,於 1741 年 7 月 27 日去世,並被埋葬在一個沒有標記的墳墓中。

聖母憐子圖仍在演奏維瓦第的音樂,但他的聲譽受到了損害。威尼斯劇作家卡洛·戈爾多尼評價他「一位優秀的小提琴家和一位平庸的作曲家」。英國音樂家查爾斯·艾維森將他歸為「最底層的作曲家」,牛津大學音樂教授威廉·海耶斯將他所認為的維瓦第的局限性歸因於「對其偉大才華的誤用」。

出生於俄勒岡州的小提琴家路易斯·考夫曼因其在好萊塢音樂作品中的精彩表演而聞名,其中包括《亂世佳人》(1939 年)和《卡薩布蘭卡》(1942 年)。儘管考夫曼接受過古典音樂訓練,但他對當時默默無聞的維瓦第的音樂並不熟悉,直到 1947 年,他才被他的協奏曲迷住了。在與專門致力於普及鮮為人知的音樂的音樂廳唱片公司接洽時,考夫曼選擇了《四季》。演出於 1947 年最後幾天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考夫曼這張暢銷唱片一經發行,就開始將鮮為人知的維瓦第轉變為轟動全球的作品。

1900 年代初,他的音樂也很少被演奏

1800 年代初,人們對巴哈重新產生了興趣,這表明這位德國作曲家對這位威尼斯藝術大師的感激之情。維瓦第的遺產慢慢地開始復興,但即使到了 1900 年代初,他的音樂也很少被演奏,而且大多被巴洛克音樂專家所熟知。

錄製的音樂將改變這一切。1947 年,美國小提琴家路易斯·考夫曼 (Louis Kaufman) 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錄製了開創性的《四季》,由於觀眾能夠在家中的留聲機上欣賞激動人心的音樂,維瓦第幾乎在一夜之間就享譽全球。無論是在古典廣播、電視廣告還是電影配樂中, 《四季》和維瓦第其他著名曲目的聲音在20 世紀餘下的時間裡人氣飆升,恢復了作曲家在古典音樂皇室頂級行列中應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