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熱議「必勝客事件」呈現中國貧富兩極

必勝客、肯德基到底貴不貴,不在於價格,而在於大家的消費能力和觀念。(示意圖/Quin Engle/Unsplash)
必勝客、肯德基到底貴不貴,不在於價格,而在於大家的消費能力和觀念。(示意圖/Quin Engle/Unsplash)


最近中國微博有一個「必勝客事件」鬧得很火熱,再一次引發我對於中國資源分配不均的思考。最開始是微博上有一位發帖者說:「高中生從衡水系寄宿高中回來,家裡報銷一頓必勝客,為此基本一天都沒怎麼吃飯。我已經變成成熟的大人了。」正面有個評論問到:「怎麼才是必勝客?」而發帖者回覆說:「貧窮人能選擇的天花板,我妹連肯德基都沒怎麼去過,默哀」,而之前的提問者還在繼續講:「因為我覺得必勝客就是很平常的經常吃的餐廳,拿來當獎勵俺覺得很奇怪。」

西式速食反映出城鄉消費差距

這個帖子下面引起很多討論,有很多人同情發帖者,聯繫到自己的經歷,小時候一直很嚮往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這些洋速食,但由於家裡條件不好,一直沒有去過,以至於即使經濟獨立了,還是會覺得這是高不可攀的地方。但對於大城市、家庭條件好的人來說,必勝客真的不算什麼,只是這些人看到這個帖子都不會公開評論,所以那位說「怎麼才是必勝客」的網友遭到了很多人的攻擊。

在我國小的時候,還住在樂山這個四線城市,最開始這裡還沒有肯德基或是麥當勞,大約2000年左右,媽媽帶我去四川首府成都,我們一口氣先吃了一次肯德基,走了幾步路,又進去麥當勞吃了一頓。當時並不覺得非常好吃,只是覺得「終於吃到了」。關於必勝客我也有自己的小故事。小時候一放假就會到成都,住在姑姑家裡,姑姑條件很好,所以帶我到處嘗鮮,必勝客、星巴克統統不在話下,幾十塊人民幣一小杯的哈根達斯也是隨便買,在店員要推薦優惠活動的時候,姑姑會毫不在意地說:不想為了幾塊錢傷腦筋,買自己喜歡的就好。同樣我的舅舅也在成都,舅舅帶我吃必勝客的時候,則會計算說:花這麼多錢吃個大麵餅,不如去吃頓火鍋。

我知道即使是在美國、台灣,也會有貧富差距,上次某女明星的「吃不起海鮮事件」中,有一派網友就很鄙視地說「怎麼可能吃不起」,但也有很多人說「相比平價便當,海鮮確實好貴」。一餐必勝客、一頓海鮮不至於讓很多家庭就破產,只是單純與個人的消費能力和習慣不匹配。對於必勝客、肯德基到底貴不貴,根本不在於這個價格,而在於大家的消費能力和觀念。

制度決定了中國城鄉差距

讓我覺得很難過的是,中國窮人的窮,是由於社會環境決定了中國人上升的管道太窄。對於一些從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來說,肯德基就是家門口一家小店而已。但對於從小生活在三線、四線甚至鄉下的人來說,肯德基是要去省會城市才能吃一次的高級餐廳。大小城市之間相隔的不僅是一頓洋速食,更宏觀的來說,是整個成長環境的不一樣。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中國人要到香港、台灣旅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自由行。只有落戶在幾個大城市的居民,才有資格自由行到香港、台灣,如果你的戶籍落在小城市,只能參加旅行團。我還住在中國的時候,曾經三次到香港旅遊,每一次都是從成都搭飛機到深圳,再乘坐機場大巴到羅湖關口,最後在羅湖關口樓上,隨便找一間在地旅行社,旅行社湊齊三兩人,收取每人50人民幣,把我們打包送過海關。所以雖然三次往返香港,但我竟然連香港機場都沒見過。而在2019年,我在赴台以前,也因為戶籍原因無法自由行,只能花費1000多人民幣託旅行社幫我辦理「醫療美容簽證」,即使有了這個簽證,我也沒有資格直飛台灣,只能先到泰國,再入境台灣。

關於只有一線城市戶口才能自由行到香港、台灣,有人這麼評論:大城市的居民條件比較好,基本也出過國見過世面了,普遍素質高些。但小城市的居民都比較窮,他們出門在外還是找人看著比較放心。

移民國外比拿到城市戶口還容易

我對這句話有兩種理解,第一,大城市居民素質高,小城市居民素質低,怕他們給中國丟臉。確實,前幾年總是有中國遊客的醜聞,比如到澳洲瘋搶奶粉、到旅遊景點隨地大小便等。第二層理解是,大城市居民條件好,他們如果嚮往國外的生活環境,更多人也會選擇投資移民、技術人才移民等風光體面的方式,對於條件好的大城市居民來說,他們會考慮移民的成本,因為本身在一線城市的生活已經很優渥,所以若非移民有無可替代的好處,還是有人願意留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而小城市居民普遍比較窮,受教育程度也相對低,因為中國戶籍制度,他們向大城市遷移的機會很渺茫,移民的管道也更狹窄,嚮往國外生活的人,甚至寧願偷渡出國、黑在國外當黑戶,或者是為了美國身份,直接申請政治庇護。

這是真的,我在美國遇到很多年輕華人朋友,選擇投資移民、技術人才移民的,基本都來自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而很多幹體力活、打黑工的華人,都是來自一些小城市,他們通常要拼搏很多年,吃很多苦,然後申請假的政治庇護,獲得一個美國身份。

寧願到美國打黑工也比留在中國強

直到現在,就算中國政府把國內的經濟發展粉飾得再漂亮,YouTube上很多美國移民相關的頻道下面,還是有很多中國人在詢問「如何到美國打工」、「如何在美國獲得身份」等。在網絡上一搜索政治庇護,總是有很多中國人分享自己如何「蒙混過關」的經驗。對於生活在小城市、資源非常有限的中國人來說,跑到美國打黑工、申請政治庇護,在這邊生一雙擁有美國護照的兒女,將來一家人都當美國人,比從中國的小城市移民北京、上海要容易太多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由於美國人對於未成年人的看重和保護,即使父母和孩子是非法移民,孩子在美國依然享有受教育權,可以在學區內的公立學校免費就讀;但若是在中國,孩子只能在戶籍地的公立學校就讀,小城市的學生能夠接觸到的資源實在有限!中國人作為「主人」在國內的待遇和福利,還不如中國人作為「外國人」、「非法移民」在美國的福利優渥,這正是中國窮人最可悲的事情。

作者》任瑞婷 秋雨聖約教會基督徒,因受中國宗教迫害曾來台避難,後獲政治庇護赴美定居。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美考慮讓委內瑞拉人 申請特殊人道主義入境
中國防疫亂象頻生 何處是盡頭?
粵語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