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觀點》宜蘭縣蘇澳鎮的武荖坑再造

作者:簡銘翔/蘇澳新青年、蘇澳鎮青工會會長、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生

武荖坑風景區為蘇澳的著名觀光景點,特有的山水交融、綺麗風光,昔稱「武荖林泉」。近來,針對武荖坑風景區的再造,在地有所討論。一部分人認為,武荖坑應作為一個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園區,永續發展與存在。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武荖坑可轉型成緬懷先人的生命園區,施工工法採用維護環境的環保工法,亦為一個武荖坑風景區再造的好選擇。無論是轉作教育園區或者是生命園區,皆必須得在武荖坑這塊優美土地上動工。筆者不禁試想,有沒有更好的選擇?答案是有的。

在基隆市信義區,有一個兼具生命園區與教育園區的性質、重視環保的文創園區,其名為「擁恆文創園區」。擁恆文創園區於假日時,常有年輕人、爸爸媽媽攜家帶眷到園區郊遊,更是時下「文青」的熱門拍照打卡景點。擁恆文創園區的規劃,便是分成生態風景教育園區、追思先人的生命園區等兩大區域,生命園區並未有傳統墓園的陰森,反而增添肅穆、寧靜及平和,重要的是,擁恆文創園區造園時,採取保持水土的工法,不僅沒破壞環境,更強化了土地的水土保持功能。

是故,筆者認為,對於蘇澳居民來說,擁恆文創園區的造園經驗可供借鏡,能夠成為武荖坑風景區再造的良好例子。凡事的思考,不應拘限於單純的二分法,應跳脫所謂「二選一」的框架,嘗試從更高的格局思考事情,才是有智慧者應做之事。

從武荖坑風景區的例子來看,事實上可供參考的經驗不少,不光是擁恆文創園區,西方的生命園區一定程度等同於教育園區,因西方相當重視「歷史的記憶」、「前人的精神」,猶記得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搶救雷恩大兵》,開場的第一幕便是年老力衰的詹姆士.雷恩在家人的陪伴下,走進墓園,在約翰.米勒的墓前感謝他當年的救命之恩,這一幕透露出西方重視歷史、前人犧牲奉獻的文化內在。故,所謂的生命園區、教育園區,與其劃分的清清楚楚,不如仿效西方的文化內在,結合生命園區與教育園區,讓園區本身不論最終是以甚麼方式完成轉型,皆能具有生命及教育的意義。如何讓園區富有意義,才是我們該思考的、該完成的。

——————————————————-

《網友觀點》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goo.gl/iRPx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