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最不能接受中國用語 這詞比「視頻」更讓人受不了

抖音上的中國用語,日漸影響台灣民眾日常生活。(示意圖,Pixabay)
抖音上的中國用語,日漸影響台灣民眾日常生活。(示意圖,Pixabay)

近年因社群平台普及,許多中國用語逐漸融入台灣民眾日常生活。日前一名網友在網路論壇Dcard發文分享自己最無法接受的中國用語,前5名包括「外賣」「家人們」「公交車」「視頻」「質量」等詞彙。貼文發布後引發熱議,不少人認同原po看法,紛紛留言寫下自己不能接受的中國用語。

一位網友在「Dcard閒聊板」發文分享自己最不能接受的中國用語,排名第5的是「外賣」。對於「外賣」一詞,原po表示,自己並不是非常厭惡,「外送」及「外賣」兩者皆有人使用,當他聽到「外賣」時,會感覺像台灣人使用簡體字,並不是非常討厭。

第4名則是「家人們/小哥哥/小姐姐」,原po推測,聽到這個稱呼時,會連想到被推銷時為了刻意拉近關係而使用,因此不是很喜歡。他更表示,自己偏好早餐店時常用來稱呼客人的「帥哥」「美女」。

原po心目中的前3名中國用語引起他較為強烈的不滿情緒,例如當他聽到國小生說出第3名的「公交車」一詞時,原po不禁質疑學校教育是否出問題,因為「公車」是學校必定會教的字彙,他無法理解為什麼要模仿抖音上的用字。

排行第2的則是「視頻/軟件/硬盤」,原po表示,雖然知道視頻表示影片,但他因不明原因,只要聽到視頻就會感到憤怒。尤其是當長輩不願改變說法,執意使用中國用語時,更是讓原po受不了。

原po最無法接受的中國用語是「質量」,他表示自己出身理工科,在台灣,「質量」(mass)跟「品質」(quality )是2個獨立的詞彙,他認為「質量」是物理專用詞彙,因此難以接受中國用法。

不過原po也指出,他並非不能接受所有中國用語,例如「內卷」就是他較能接受的用法,因為他認為目前尚未有更合適的字彙可以指稱這個情況。他不解的是,當台灣有習慣用詞時,卻用他人的稱呼,例如稱「影片」為「視頻」,「警衛」為「保安」,「鳳梨」為「菠蘿」。

許多網友紛紛在留言回應附和原po,「家人們誰懂,這種開頭也很煩」「公車2個字不講,為什麼要講3個字的公交車」「充電寶」「土豆、牛油果,買衣服看到形容牛油果綠就不想買了」「出租屋我聽起來不太舒服,台灣叫租屋處吧?」「考拉,看表妹限時動態打還以為是什麼新物種,估狗才知道是無尾熊」

更多鏡週刊報導
被看中網路操作和理念 「焦糖哥哥」接任民進黨北市黨部執行長
離奇!宗教學校活動爆食物中毒 「2未成年死亡」該校學生卻沒症狀
藍營版《財劃法》苗栗可分200億 鍾東錦:跟做夢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