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假訊息流竄 國際媒體人聚焦科技查核工具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30日電)國際媒體人今天在台北舉辦的世界新聞媒體年會探討媒體科技與新聞的未來,來自日本講者提出OP技術,透過電子浮水印概念查核訊息來源,有助於確保新聞和廣告的真實性;新加坡媒體人認為,區塊鏈等技術能讓新聞具備不可竄改性,為世界保存歷史。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World News Media Congress)今天進入第3天議程,媒體領袖高峰會由日本讀賣新聞總編輯前木理一郎(Riichiro Maeki)、美國Decrypt Media Inc.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奎特納(Josh Quittner)、新加坡公共利益媒體國際基金亞太區總監劉婕(Irene Jay Liu)擔任與會講者,探討人工智慧(AI)和第3代網路Web 3.0科技將如何塑造未來的新聞產業。

前木理一郎說,世界各地的人都希望了解如何有效使用AI,在媒體報社工作的記者對於訊息來源很重視,要確認能夠查核消息來源,不能盲目信任。

他說,在網路出現之前,報紙等傳統媒體提供的資訊被認為是精準、可信賴。到了數位時代,新聞面臨新的挑戰,記者看到的都是第一手資料,但生成式AI卻仰賴二手資料。

前木理一郎指出,2021年曾發生有人假冒讀賣新聞網站,當成招攬投資的詐騙工具。現在訊息透過社群媒體傳播非常快,很難找到訊息來源,甚至不實消息在社群媒體上傳播速度比優質報導更快。

為了解決訊息查核的問題,日本提出Originator Profile(OP)技術,有點像電子浮水印的概念,可以在瀏覽器上揭露內容創作者、數位廣告商或網站營運商的身分,確保某篇文章或廣告的真實性。

日本在2022年12月發起OPCIP協作創新夥伴計畫,透過第三方身分驗證,降低假新聞和廣告詐欺風險,已有27間公司和組織加入,包括日本主要報社、電視台、大型廣告公司等,希望2025年在日本可以全面使用OP技術。

前木理一郎表示,生成式AI提供的內容可能侵犯版權,可以透過OP查看資料來源,協助釐清比較有疑慮的內容。世界各國都針對生成式AI制定規則,歐盟也在修訂法律,將版權相關問題納入考量,不過日本政府對於制定相關規範仍顯得比較保守。

奎特納表示,自己一開始從事新聞工作是用打字機打字,有了網路之後,無論資訊、音樂或任何通訊方式都幾乎可以複製,很容易失去價值。可以看到一個東西的來源非常重要,讀賣新聞介紹的OP技術,與NFT(非同質化代幣)概念很類似,是一種數位所有權,從瀏覽器可以看到內容來源和真實性。

曾擔任Google亞太區新聞實驗室負責人的劉婕說,過去10多年亞洲很多地方的數位媒體蓬勃發展,但突然間有些地方的新聞自由都被扼殺,純數位出版商被迫關閉,因為部分國家的政府想要重寫歷史。網路新聞透過區塊鏈等技術可以保存下來,無法被竄改,可以為世界保存歷史。

不過,劉婕也提到,如果網路新聞具備不可竄改性,一旦威權政府制定新法,記者可能會因為以前撰寫的報導而被定罪,這是可能面臨的風險。(編輯:楊蘭軒)11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