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網路跟團.實體店面取貨 新型態「柑仔店」興起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最近有不少人發現,住家附近多了許多小型雜貨店,裡頭商品從生鮮零食到生活用品都有,但仔細觀察才發現這些都是「團購實體店」,民眾網路跟團、再來實體店取貨,但是什麼原因讓原本無須負擔租金成本的網路團媽,願意多花錢租店面?這樣的結合網路店家和實體店家的商業模式O2O(ONLINE-TO-OFFLINE),又存在的什麼樣的競爭優勢?透過專題帶您了解。

開車行經這一條街,不到一百公尺,就出現兩間小型商店,他們形似便利商店或雜貨店,但仔細觀察才發現這些都是「團購實體店」,而這樣的實體店面,也在疫情過後越來越多,從線上走到線下原,團媽原本在網路上,揪眾買東西搶便宜,但現在卻願意多花一點錢,租起店面,就是為了要搶攻不同客群。

我要結帳722,好等一下唷,熟悉的報出電話號碼,領取自己在網路上,和大家一同團購的商品,但比起過去單純做商品寄送,這一個團購品牌主打虛實整合,網路下單店面取貨,季先生:「我覺得很方便又便宜店面多就會更想要購物,如果它店家數多的話,一定會刺激到我們,因為變方便了,它的東西又真的是很划算這樣,就比較方便,它的牛奶比較便宜,就是跟外面的市場比,真的是便宜比較多,而且它有紅利回饋。」王小姐:「我覺得很便宜呀還有紅利。」

然而這間店面的功能,不僅限於取貨,一般過路客也可以進來逛逛,同樣也享有優惠價格,一間實體店面,就存在了兩個價值,客人進來之後,他除了取貨以外,他也可以看現場的商品,那我們的話就是,盡量讓他們做到他想要進來逛逛,然後也可以增加,就是他來取貨完之後呢,再另外帶東西回家,而這樣的商業模式,有人會歸類為OMO(ONLINEMERGEOFFLINE),也就是線上、線下整合,顧客無論在線上購物,還是線下消費,都能夠享受到相同的購物體驗,而品牌則是透過線下服務,接觸不同客源,對所謂的從來不網購的這些族群,就是它把它的通路,它把它的渠道把它打開,希望去獲得到一些,它沒有辦法去得到的客戶,就是不上網不會網路購物的這些,可能是銀髮族有可能是一些,就是不一定是銀髮族,就是從來不上網的這些族群。

而現在這樣的實體店面,還有不同的型態,發現了嗎客人取貨的地點,不是一般的店面,而是一間火鍋店,團購品牌和一般商家合作,像是這些必須冷藏的商品,就和擁有大冰箱的火鍋店合作寄放,據點增加又更便民,當然也會更吸引民眾參與團購,而說到近年來崛起的團購商機,不僅因為低價取勝,更是抓準了消費者的心理。

不管身處在何處人心相同,也讓團購在全世界,都有不錯的成績,而根據商研院研究資料顯示,到了2025年,全球團購交易市場,將會突破6千2百多億新台幣,而光是台灣境內的團購交易,就有機會上看2千多億,不難看出台灣的團購市場有多熱,也正因如此,讓不少業者願意花費心思和成本,翻轉大眾的消費習慣,讓團購成為主流。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