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10年更迭/從吃飯到上課24小時無「網」不利 數位化翻轉日常生活

過去十年,網路蓬勃發展,徹底顛覆了民眾的生活方式,從學習、工作、購物到消費、娛樂,都出現前所未見的運作模式,生活的便利性大幅提升,不少新興產業也應運而生。《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推出10週年【擋不住的聲量浪潮–網路10年更迭】專題報導,從不同面向探討網路時代影響了你我多少?這一則專題報導將深入食行育樂層面,了解網路帶來哪些明顯改變,而這些改變又為企業帶來哪些挑戰,他們又是如何迎戰這波數位化浪潮。

Pexels食/外送、線上訂位爆發性成長 疫情加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餐飲業的大幅變化最讓人有感!還記得十年前的生活模式嗎?2014年,當我們上班或在家餓到不行時,訂餐可不是件輕鬆的事,因為店家通常需要滿額才願意外送,想要吃東西,大部分只能自己出門採買;如今,一切都方便多了,我們只要躺在沙發上動動手指,就會有熱騰騰的餐點,或新鮮的食材送到家門口。

線上餐飲外送服務平台自2012年德商Foodpanda進駐台灣開始發展,2015年開始,honestbee、foodomo、Uber Eats(2016年)、有無快送(2016年)以及Deliveroo戶戶送(2018年)相繼進入市場,經過多年廝殺,Foodpanda與Uber Eats成為外送雙雄;不過在2024年5月時Uber Eats宣布砸下9.5億美元併購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隨著疫情驟增的「無接觸」需求,不僅加速了餐飲業數位化的進程,更帶動宅配及外送服務逆勢成長,也為疫情急凍的餐飲業開啟另一扇窗。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顯示,疫情前2019年4月時,提供宅配及外送(含外送平台)服務的餐飲業家數佔比為43.3%,隨著疫情爆發,2021年6月攀升至67%的新高;即使在疫情緩和的2022年5月,提供宅配及外送服務的餐飲業家數佔比仍高達64.6%。從數據上不難看出,疫情期間,外送服務成為餐飲業的重要支柱;然而,一旦習慣了外送的便利,要改變就相當困難。對於繁忙的現代人來說,隨手一點就能享有美食的便利生活,讓不少人難以回到過往的生活方式。

不只外送平台的快速發展,另一個大幅影響餐飲業的數位工具也興起,那就是線上訂位系統。以前要訂餐廳時,得打電話才能完成預約,有時候餐廳電話一直佔線,就只能碰運氣看電話何時會接通,更糟糕的是,如果到現場發現店家遺漏訂位或資訊記錄不完整,讓原本開心的用餐情緒大受影響。線上訂位系統越來越普及,無論是透過餐廳官網、Google 預訂,還是使用 inline、OpenTable、iCHEF 等線上訂位系統,都只需幾個簡單的步驟,就能輕鬆完成訂位,方便又快速。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的資料顯示,2016年時,餐飲業提供的數位項目中,僅17.9%的店家擁有線上訂位服務,不過到了2023年,已有34.5%的商家導入。為何線上訂位系統快速普及?除了政府編列預算,協助廠商數位轉型,品牌再造學院院長王福闓解釋,過去消費者在餐廳訂位時有兩大痛點:一個是無法了解餐廳的即時人數和預約狀況;另一個是訊息的不即時性,例如取消訂位無法輕鬆完成,線上訂位系統的出現,正好解決這兩個問題;王福闓進一步解釋,對商家而言,則有效解決了人力需求並提升了連鎖店服務的整合效率,還能透過系統了解顧客的消費習慣。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行/從依賴旅行團到輕鬆自由行 旅遊電商平台如何改變旅遊產業?

以前出國旅行時,大多數旅客會選擇參加旅行團,因為旅行社包辦機票、住宿和景點,不必自己費心安排。只不過,跟團旅行總是行程緊湊,缺乏自由度,像是領隊可能會要求七點集合,馬不停蹄地跑遍景點,到晚上才筋疲力盡地回到飯店,根本沒時間探索及深入體驗當地文化。

隨著資訊的取得變得更加容易,社群上越來越多人分享旅遊經驗,加上2014年Klook和KKday等旅遊電商平台的崛起,自由行變得更加盛行。透過相關App或網站,旅客可以輕鬆地查找目的地資訊、預訂機票和住宿,且自由行不僅讓旅客能深入探索小眾景點,還能品嚐道地美食、與當地人交流,獲得更深度的旅行體驗,因此越來越多人選擇自由行。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的觀光業務年報,針對旅遊安排的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僅有25%的旅客選擇全部自行安排而未委託旅行社代辦;到了2019年,選擇自由行的遊客比例增加至45%,看出因資訊透明化,大幅提升旅客自由行的意願。

台灣人一向熱愛旅遊和享受生活,Klook台灣行銷副總監陳思穎提到,以前整體旅遊市場的資訊較為破碎化,要訂飯店和機票以外的服務時,資訊非常有限且不透明,例如,如果想去泰國的水上市場,可能完全不知道當地的價格範圍,只能等到了現場或依靠朋友推薦優質商家;到了2014年時,消費者已經非常會使用網路,會透過上網搜尋資料、閱讀部落格事前做功課,並利用比價平台或官網訂購機票和住宿。她也觀察到,當時商家對網路的熟悉程度相對不足,未能跟上消費者的需求,當消費者想預訂行程或住宿時,商家仍然依賴傳真、電子郵件和手寫等傳統方式記錄聯絡方式。

許多商家為了與時代接軌,開始接受數位化轉型,不過初期要透過App接單,和觀察店內營運狀況,對商家來說相當不習慣,陳思穎分享,一開始Klook舉辦了多場教育課程,甚至到現場手把手教導商家如何使用軟體,沒想到效果不錯,因為商家本身也是會使用手機訂東西,且能透過系統了解店內營運狀況,因此商家對課程的接受度頗高。

隨著整體旅遊市場的數位化程度提升,遊客更容易依照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隨心所欲享受著自訂的旅遊節奏,這種深度體驗,讓旅行變得更加豐富有趣,不再僅僅是來去匆匆的蜻蜓點水式觀光。

Freepik育/線上學習

網路普及後,遠端學習已開始發展,早在200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始把大學課程,放在網路上供大家免費使用,線上課程概念逐漸成形。台灣在2007年,也出現第一個由大學主導的開放式課程網站。自此線上上課的形式,慢慢被接受。近十年,線上課程平台開始蓬勃發展,2015年利用「群眾募資」概念創立的「Hahow好學校」、2016年首個提供「付費訂閱」的「PressPlay Academy」,到近期以網紅、名人合作開課的「知識衛星 SAT. Knowledge」,以及主打「1對1家教」的「AmazingTalker」等,這些線上學習平台多樣化了學習模式,並提供更多元化的內容選擇,而COVID-19疫情則扮演催化劑角色,加速民眾更願意使用線上課程平台,而線上課程的內容與類型也更加多元,整個市場規模年年擴大。

根據Hahow好學校的品牌白皮書,該平台的會員數從2020年約48萬成長至2021年約65萬,一年內成長了近35.4%;目前根據官方統計,註冊會員數已突破108萬。2021年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針對臺灣社群與通訊使用行為的消費者調查顯示,67.7%的網友願意為網路內容付費,其中四成的網友曾在「知識/學習平台」上付費,比2020年增長了10%,顯示出消費者學習方式產生改變,且使用者付費的觀念已明顯提升。

Freepik樂/疫情催化行動支付飛躍成長 2025年普及率有望突破九成

網路為生活帶來的改變無所不在,就連消費方式也走向無現金的嗶經濟時代,行動支付現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依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的調查指出,2014年時,有六成民眾知道行動支付,僅有一成五使用過;疫情爆發後,人們為了避免接觸,行動支付出現爆炸性成長,2022年時達到34.27%,成為網路應用服務中,成長幅度的第一位;根據資策會的調查,行動支付普及率從2014年的4.8%,2021年已突破7成,可望在2025年時,普及率突破9成。

除了受疫情影響,這十年間行動支付市場日益普及的原因還有哪些?全盈+PAY總經理劉美玲分享,主要歸功於三大因素,包含技術突破、法規演變及大型通路業者加入。特別是2017年,大家熟悉的Apple Pay、Samsung Pay與Android Pay進軍台灣,獲得媒體及消費者高度關注,使用者快速增加;緊接著大型且有影響力的通路,如全聯的PXPay和全家的全盈+PAY加入,加上商家推出的優惠活動,吸引會員使用,成為另一大突破。

推動行動支付,除了企業的努力,政府同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祭出「完備基礎環境」、「擴大應用場域」及「加強體驗行銷」三大政策,像是最貼近生活的水、電、天然氣、稅費,甚至是醫療領域等,皆陸續導入行動支付。

不過,當嗶經濟盛行後,資安問題也開始受到重視。劉美玲表示,推動行動支付仍面臨三大阻力,包括台灣領取現金過於方便、民眾對安全性的信任度不足,以及中小型商家對使用行動支付需繳稅存有疑慮;劉美玲呼籲面對安全問題需各方共同努力,加強防詐措施,才能進一步提升行動支付的接受度。

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觀察近三年(2021/10/13~2024/06/13)「數位服務」相關討論,網友聚焦在疫情、快速、功能、便利、需求、管理、整合、創新、安全、風險等熱門關鍵字,網友表示「使用服務不用在特定時間吧!只要有網路都可以弄」、「我都是能行動支付就一定行動支付+刷載具,現金回饋拿好拿滿」;不過也有網友對於數位服務有所疑慮,「除了不用帶一堆零錢外,還可以省點錢,感覺還不錯,不過有時候會擔心資安盜刷」、「太多種行動支付,好麻煩」。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過去十年,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從餐飲、旅遊到教育的數位化轉型,早已呈現截然不同的樣貌,未來,網路對生活層面的改變只會更深更廣,加上科技的快速進步,曾經的大膽想像都可能有實踐的一天。但我們如何在這條數位化的路上,讓自己適當地順應潮流,過得舒適自在,會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擋不住的聲量浪潮 網路10年更迭】完整專題請點此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1年10月13日至2024年06月13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hreads、TikTok、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網路聲量』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數位服務」(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熱門關鍵字: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萃取網路上的文章與主題共同出現的關鍵熱詞;次數越多,字詞越大;可用來釐清核心議題與重點人事物。

看更多網路溫度計文章
網路10年更迭/太陽花學運催生網路新觀察指標 網路聲量、好感度已成生活必需品
網路10年更迭/網路發達的代價 幽靈症候群、數位失眠症等文明病盛行 專家分享自我檢查法
網路10年更迭/從搶攻收視率到聲量為王 明星與網紅的社群戰場
網路10年更迭/排隊、跟風潮不減!手搖飲線上、線下的品牌策略隨「網」起舞
網路10年更迭/房地產行銷模式大翻轉 社群突破封閉房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