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築夢月桃情》 2019第7屆原民青年藝術節史前館登場

臺東區高中職原住民教育成果展同步展出

【記者 朱達志/台東 報導】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5月31日(五)將於視聽中心辦理2019《編織築夢月桃情》第7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臺東區高中職原住民教育成果展開幕儀式。特展以月桃連結原住民文化內涵為主軸,除呈現當代工藝家月桃編作品,也結合臺東縣高中職原藝班推動「編織」技藝,應用現代材料、採取傳統工序製作的成果共同展出,達成藝術交流目標。展期自即日起至10月13日止,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王長華館長表示:《編織築夢月桃情》第7屆原藝節暨臺東區高中職原住民教育成果展,特別感謝參與展出的當代工藝家卡塔文化工作室Kedrekedr Maljaljaves林秀慧、馬斯林恩工作室Puni江布妮、I.li工作室高梅禎,及7所高中職校、大學,包括關山工商、台東高中、台東商校、台東商水及台東專校、大仁科大、遠東科大等參與展演。博物館長期與學校合作,讓原住民文化教育持續往下扎根、厚植文化底蘊。史前館除了考古工作,更與臺灣當代原住民文化協力發展,建構成為不僅是最古老,也是最當代的博物館,更是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與場域。

「迷網‧網迷」的作品,由臺東高中林勝賢老師帶領謝廷昊等人進行集體創作。利用廢棄的漁網及浮筒,藉由網狀編織結構創作,反映時下年輕人對潮流的觀察。

史前館助理研究員林建成自2004年起辦理「臺灣原住民族樂舞傳承計畫」,深耕原住民樂舞工作。2013年第一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在史前館舉辧,透過原住民藝術教育成果展演模式,號召更多的高中職及大學原專班一起參與。今(2019)年第七屆原藝節活動,配合「走過史前:臺灣原住民生活編器工藝特展」,規劃「編織築夢月桃情」主題展,展示從傳統至當代月桃編器,整理月桃編文化脈絡,結合高中職原藝班、大學原專班推動「編織」技藝教育成果,讓兩代作品在展場中交流對話。

臺東區高中職原住民教育成果展由各學校以「編織」技藝創作,其中一件主題為「迷網‧網迷」的作品,由臺東高中林勝賢老師帶領謝廷昊等人進行集體創作。高三同學利用校外教學時間,在海邊撿拾廢棄的漁網及浮筒,藉由網狀編織結構,包裹著浮球製作的人頭,凸顯了現代人身處在「網路科技」下,幾乎每人都沉浸在網路的世界裡成為「網迷」,因為思維被困住了,內心產生了無限「迷惘」,反映時下年輕人對潮流的觀察。

大仁科大利用麻線、球體結構,仿造鳥巢、蜂巢或蟻窩造形,編織出作品「巢」象徵「家」的溫暖

其他作品包含關山工商的陶藝、木雕、蠟染、版畫、編織、噴砂畫;臺東專校開發各種有質感材質的提包;成功商水推動原住民飾品編製小物;大仁科大利用麻線、球體結構,仿造鳥巢、蜂巢或蟻窩造形,編織出作品「巢」象徵「家」的溫暖;現場作品充分展現同學們學習傳統技藝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