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工會要求國際制裁 成衣工人在人權與失業中兩難

自今年2月1日的軍事政變以來,帶領抗議活動的緬甸工會一直敦促外國公司與緬甸切斷貿易聯繫,藉此向軍方施壓,但部分工人卻擔心失業。擴大制裁的確可以對緬甸軍方造成更大壓力,但相對的,也會導致更多緬甸工人失業,進一步加深他們的困境。在人權與經濟間如何取捨,呈現兩難。

緬甸政變衝擊經濟 失業大增

緬甸軍方在2月1日發動政變,罷黜民選政府奪取政權,之後引發的經濟動亂,以及國際採取的制裁措施,已經導致緬甸成衣工廠至今裁減了超過25萬個工作機會。反對軍事執政團的抗議者,希望制裁能夠持續且擴大,然而許多成衣工人擔心因此受累而失業。

在緬甸最大城市郊區的一家成衣廠裡,莘瑪吞(Zin Mar Htun,音譯)通宵工作,超時加班卻沒有給付工資。她拼命工作,為的是想保住工作。

自政變以來,一直站在示威最前線的工會,極力敦促外國時裝公司和政府,切斷貿易聯繫以對緬甸軍方施壓。許多像莘瑪吞這樣的低薪成衣廠工人擔心,他們可能因此而付出代價。

莘瑪吞在一家供應歐洲時尚品牌的工廠縫製衣服。她告訴路透社,「只有工廠存在,才有可能生存和吃飯」。

她說,「如果沒有這份工作,我將成為乞丐。除了縫紉,我什麼都不會」。她還表示,自從雇主不再支付加班費後,她的月薪已經減到18萬緬元,大約是100美元。
 
人權惡化 緬甸已不符優惠條件

根據非營利組織「緬甸工人團結聯盟」(Workers' Solidarity League of Burma)的數據,在對 400 名工人所做的調查發現,97%不支持「加大制裁力度」的行動。這400人中,有290人來自服裝和鞋廠,其中有一些人已經失業。

在緬甸工會和人權團體要求採取更嚴格的制裁行動之後,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在10月呼籲迅速審查歐洲聯盟(EU)的貿易利益。這些利益在過去10年間,幫助緬甸成衣出口飆升。

聯合國的數據顯示,拜歐盟的「除武器外皆免稅」(Everything But Arms, EBA)機制之賜,成衣部門從2011年佔緬甸全部出口的30%,價值從大約不到10億美元,一路增加到2019年的65億美元。EBA目的是對開發中國家提供出口產品免稅的優惠。

批評人士認為,EBA是提供保障人權國家的優惠,不再適用於自政變以來已有超過1,200平民喪生,而且勞工條件惡化的緬甸。

歐洲議會在今年10月7日的決議案中指出,「政變已扭轉了民主化過程中所取得的進展,從而破壞給予EBA優惠的條件」。

人權倒退 工會遭打壓

軍方罷黜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領導的民選政府前,緬甸的成衣工廠聘用了大約70萬工人,其中大部份是負責養活農村家庭的年輕婦女。

自政變以來,成衣業工會領導人透過網路,動員工人參加罷工和抗議活動。

勞工運動人士說,成衣部門原本就受到COVID-19重創,再加上工廠區實施戒嚴,遭到惡意縱火,工會成員成為攻擊目標,過去10年得之不易的勞工權利,已經倒退。

根據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有超過25萬個工作機會流失,而留下來的,工作時間也減少了一半以上。

工運人士指出,在經濟和政治動亂中,工廠老闆和軍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共同合作試圖消滅工會領袖和成員。

「全球產業總工會」(IndustriALL)致函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指出,「工人半夜被拖出家門遭到逮捕,在軍警拘押期間被殘酷折磨,甚至凌虐至死」。

對於這項指控,緬甸軍方拒絕發表評論。

總部設在日內瓦的「全球產業總工會(IndustriALL Global Union)」支持180多個緬甸工會和民間社會團體的主張,要求外國政府和公司切斷與緬甸軍政府所有的經濟關係。

工會領袖、緬甸產業工人聯合會(Industrial Workers Federation of Myanmar)主席凱撒昂(Khaing Zar Aung,音譯)表示,因政變衝擊經濟,造成數百萬飢民的可能性,已大於大規模失業。

聯合國在今年4月警告,到2022年,緬甸恐多達1,200萬人陷入貧窮,這是自2005年以來未曾見過的水準。

凱撒昂也是緬甸工會聯合會(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Myanmar)的中央委員。她表示,工會投票一致贊成制裁,駁斥所謂400名工人幾乎都反對制裁的調查。

凱撒昂強調,「我們正在實踐我們的信念」。

緬甸勞工環境向下沈淪

但批評者認為,進一步的經濟制裁將導致無法逆轉的傷害,讓工人陷入更大的風險。

國際勞工組織前駐緬甸代表霍塞(Richard Horsey)表示,曾幫助改善緬甸勞動條件的時尚品牌可能會率先退出,「標準更高的品牌將退出市場,這將使緬甸成衣業環境繼續向下沈淪」。

霍塞指出,不太關心勞工權益的廠商,將填補這個真空,西方品牌可能轉向其它競爭者,例如中國、柬埔寨或孟加拉。這對緬甸成衣業來說,將是一個潛在的喪鐘。

歐洲品牌H&M、Marks & Spencer和Primark都表示,他們致力於關注緬甸勞工的權益。總部位於英國的供應鏈觀察組織「道德貿易倡議」(Ethical Trade Initiative)正對緬甸的當前狀況進行評估。報告預計在明年初提出。

位於仰光的Roo Win工廠的機器操作員鈕鈕丹(Nyo Nyo Tan,音譯)表示,現在午餐時間減少到只剩下15分鐘,「如果員工未能達到不斷提高的生產目標,就會受到威脅和騷擾。工會領導人和有意見的工人會被老闆解雇」。

但她表示,「在日益惡化的條件下工作,總比沒有工作好」。鈕鈕丹說,「我們依賴來自其它國家的訂單」。她表示,並不知道制裁運動,「我只希望要求這些時裝公司不要離開」。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緬甸平民慘遭大屠殺 聯合國震驚要求徹查
緬甸屠殺事件後 慈善團體人員失蹤
緬甸克耶邦30多人遭軍方屠殺 屍體被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