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變三周年:軍政府壓得住緬北叛軍嗎?敏昂萊會不會在2024年下台?

自2021年2月1日軍事政變推翻緬甸民選政府以來,軍政府的鎮壓與殘酷的內戰,使這個國家滿目瘡痍,200多萬人流離失所。根據去年12月的聯合國報告,緬甸5400萬人口當中,估計約三分之一急需人道援助。原實際領導人翁山蘇姬遭指控選舉舞弊、貪污、非法持有對講機以及違反COVID防疫規定等,被判處合計27年徒刑。

儘管前景看似黯淡,但反抗勢力持樂觀態度。去年10月27日起,緬甸三支民族武裝組織──若開軍(Arakan Army)、緬甸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Myanmar 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 Army)和德昂民族解放軍(Ta'ang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與被奪權後成立的民族團結政府(NUG)結盟,反抗勢力結盟逐步控制緬甸北部、西部和東南部城鎮和地區,凸顯了軍政府陷入困境。

根據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導,民族團結政府代理總統杜瓦拉希拉(Duwa Lashi La)在30日表示,反抗勢力取得「驚人成果」。「革命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日復一日,我們離勝利越來越近。有罪的軍方永遠無法粉碎人民的意志。」杜瓦拉希拉補充說,軍方的逃兵率正在上升,對這一政變集團來說是「一大恥辱」。

<cite>2021年3月20日,印度米佐拉姆邦的印緬邊境。由於緬北衝突,估計有5000名難民逃離緬甸西部欽邦、進入印度境內。(美聯社)</cite>
2021年3月20日,印度米佐拉姆邦的印緬邊境。由於緬北衝突,估計有5000名難民逃離緬甸西部欽邦、進入印度境內。(美聯社)

然而,勝利恐怕不會太快到來。

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Tasmania)緬甸專家法瑞里(Nicholas Farrelly)和南澳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國際研究講師辛普森(Adam Simpson)在學術網站《對話》(The Conversation)上指出,軍方仍掌握政府控制權、主要城市和多數大城鎮,國際民主力量可以向反對勢力提供援助和軍事支持,以盡快結束內戰,但迄今為止國際在這方面的幫助很少。

東南亞非營利組織「鞏固人權」(Fortify Rights)人權專家昆利(John Quinley III)呼籲國際社會採取「具體行動」,追究緬甸軍方的責任。儘管緬甸不是國際刑事法院(ICC)成員國,但ICC成員國應該要求法院調查緬甸軍方的罪行。他解釋:「如果沒有國際社會的充分干預,緬甸政變軍方這個精密的殺戮機器,將繼續不受干擾地運作」。

杜瓦拉希拉也呼籲追究軍方責任,並敦促各國政府承認緬甸民族團結政府。他強調:「軍方在我們的政治中無立足之地,它必須永久服從民選政府。現在是終結獨裁統治的時候了。」

<cite>2023年11月12日,緬甸民族民主聯盟軍在撣邦與繳獲的火箭發射車合影。(美聯社)</cite>
2023年11月12日,緬甸民族民主聯盟軍在撣邦與繳獲的火箭發射車合影。(美聯社)

3年來濫捕濫抓,大規模擴建監獄

自政變以來,緬甸社會經濟急遽惡化,實際人均GDP比2019年下降了約13%。教育機構、醫療服務、民間社會組織、新聞和其他媒體機構以及科技公司陷入低迷,許多外國投資者紛紛離開。

緬甸人民比以前更加貧困,改善生活的機會也更少。許多年輕人放棄學業和事業來與軍方對抗,或者計劃逃離國家,而泰國和其他鄰國則繼續勉強吸收大量的緬甸移民。對於選擇抗爭的人來說,每一天都是極度危險的,與軍政府對立等同於被警察和安全部隊無情追捕。根據「緬甸援助政治犯協會」(AAPP)的數據,自政變以來已有至少4468名平民被殺,近2萬人因政治原因被逮捕。

人權組織「緬甸見證」(Myanmar Witness)對2021年2月至2024年1月的衛星影像進行分析,發現緬甸軍政府悄悄展開大規模監獄建設計劃,緬甸全境59座監獄中有27座出現了擴建或新建築的跡象。這引發擔憂,軍政府可能為了監禁成千上萬的民主派抗議者而擴大捉捕行動。

<cite>2023年5月3日,大批政治犯從緬甸仰光永盛監獄搭乘巴士返家。緬甸軍政府表示,2100多名政治犯已經獲釋。(美聯社)</cite>
2023年5月3日,大批政治犯從緬甸仰光永盛監獄搭乘巴士返家。緬甸軍政府表示,2100多名政治犯已經獲釋。(美聯社)

緬甸軍有空優,但戰果難堪

反抗勢力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推翻軍政府,建立一個所有緬甸人都擁有完整權利和代表權的聯邦民主制度。然而,要擊敗像緬甸軍方這樣根深蒂固、以殘暴和恐懼統治了半個世紀的國家機器,過程充滿艱辛,而且軍方拒絕認輸可能會帶來民間更慘重的傷亡。

不過去年10月27日以來,反抗運動出現了轉折點。儘管緬甸軍隊擁有壓倒性空優,能肆意使用戰鬥機和武裝直升機肆意轟炸平民和反叛軍。但正如烏克蘭戰爭所示,廉價的無人機技術成為反對派贏得戰鬥的關鍵。緬甸反對派指出,自「1027」行動開始以來,已在戰場上發射約2萬5000架無人機。

1月中旬,在中國的斡旋下,緬甸軍與反抗軍宣布在撣邦停火,這凸顯了「1027」行動的成功以及軍方戰敗的難堪。撣邦北部大片領土被反抗軍佔領,該區域與中國西南邊境接壤。

<cite>2023年11月12日,緬甸撣邦一處軍事大樓內,軍隊繳獲的武器與緬甸軍政府最高領導人敏昂萊的照片一起出現。(AP)</cite>
2023年11月12日,緬甸撣邦一處軍事大樓內,軍隊繳獲的武器與緬甸軍政府最高領導人敏昂萊的照片一起出現。(AP)

2024年,敏昂萊可能妥協下台嗎?

法瑞里、辛普森在《對話》指出,今年緬甸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東南亞最具影響力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東協」(ASEAN)是否會更積極地行動,以支持緬甸的民主力量。

迄今為止,東協的態度較為謹慎。但成員國可能會發現,讓政變者繼續掌權將推遲緬甸社會的重建,並可能進一步破壞東南亞地區的穩定。在許多成員國尋求在中美之間取得平衡的情況下,緬甸危機也讓東協內部面臨紛歧挑戰。

兩名澳洲專家認為,隨著印尼選舉臨近、泰國新政府組建,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對緬甸現狀日益不滿,緬甸反對派在戰場上的勝利有可能促使東南亞國家在外交方面更加積極。

<cite>2023年11月14日,在緬北撣邦果敢自治區內,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的武裝人員與兩天前向他們投降的陸軍士兵及其家屬交談。(AP)</cite>
2023年11月14日,在緬北撣邦果敢自治區內,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的武裝人員與兩天前向他們投降的陸軍士兵及其家屬交談。(AP)

反抗軍使用無人機和其他不對稱戰術,有可能改變西方政府的戰略判斷,他們或許會看到反對派以低成本取得勝利的可能性。然而,就像在烏克蘭戰爭中一樣,美國對緬甸的資助也受到了延遲。

最後,專家認為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最終可能會尋求與反對派或其他政治勢力達成某種政治上的妥協或協議,特別是如果軍隊內部出現任何分裂情況。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緬甸的民主派領導人和武裝反抗勢力,是否會再次容忍三年前發動軍事政變的軍方集團再有政治參與。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