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合併升格 影響基彰嘉年輕人就業意願
縣市改制10年13(中央社台北20日綜合報導)縣市合併升格磁吸影響,5都周邊的基隆市、彰化縣及嘉義縣市卻面臨人流、金流或是企業流大量往直轄市移動的難題,人口不斷流失,年輕人不願留在家鄉就業,發展受限。
台中市升格直轄市,鄰近彰化縣雖號稱百萬人口大縣,但從彰化縣民政處的人口數統計資料發現,人口數在民國94年還有131萬人,從99年開始,人口數負成長比率增加,今年的人口數已減少至127萬人,許多彰化鄉親選擇在台中市就學、就業及置產。
一名家住彰化和美鎮的公務員,輾轉回到家鄉上班,但選擇在台中市置產,希望讓小孩在教育資源較豐富的台中市就學。
另外,台中市有中部科學園區及精密機械產業,對年輕人來說,台中市工作機會就像一塊大吸鐵,吸引他們離鄉背景到台中工作,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主任王正慧分析,彰化縣產業結構以傳統產業為主,較難吸引年輕人投入。
有關台中市捷運方面,彰化縣政府爭取台中捷運從台中高鐵站再往南延伸進入彰化市,希望在彰化設置3個捷運站,不過,王正慧認為,台中捷運如果延伸到彰化,台中彰化交通更便利,反而可能加速彰化縣邊緣化速度。
面對台中市升格10年,彰化縣長王惠美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指出,「5都升格後產生磁吸效應,也擴大了城鄉差距」,她解釋,5都升格後,彰化縣人口數減少約4萬人,從彰化縣每戶可支配所得數來看,台中市每戶可支配所得數從民國99年的新台幣82萬多元,直到107年增加到106萬,成長率約29%,彰化縣則是從74萬多元增加到84萬元,成長率只有約13%。
王惠美認為,台中市升格的確對彰化的產業發展及人口帶來影響,但台中市的發展,像是產業用地價格居高不下,也為彰化帶來發展的契機,縣府希望藉由在彰化地區設產業園區,創造就業機會,吸引人口回流,促使彰化再發展。
至於基隆市,今年10月人口數36萬7890人,與10年前同期38萬4590人相比,減少1萬6700人。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基隆無論就業機會、居住環境和社會福利等,相較雙北市仍有落差,除非能打破資源分配不均,才有機會吸引人口回流。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務處實習暨就業輔導組長林泰誠認為,基隆市產業結構仍以傳統的服務、製造產業為主,對喜歡追求新鮮的年輕人缺乏誘因和發展潛力,因此,年輕人大都選擇到鄰近的雙北市尋找工作機會。
民進黨立法委員蔡適應分析,直轄市由於舉債上限增加,不僅可投入更多公共資源,也因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直轄市可獲得較多統籌分配款,使得城市發展處於不公平競爭態勢,基隆就是典型在直轄市發展過程中淪為邊陲地區。
基隆市長林右昌指出,5都升格時並沒有回應當初的國土規劃、區域發展及縮減城鄉差距目標,而是政治角力的結果,最後變成搶錢大戰;未來應思考只有中央和地方兩個層級,不僅可解決財劃法問題和行政區域過大或過小,甚至是直轄市間資源分配不均爭議。
至於基隆捷運未來若通車,是否可能加速基隆人口外移?林泰誠說,預估通車後,基隆民眾通勤時間和金錢成本會相對較低,且基隆房價相較雙北市「親民」許多,因此並不認為捷運會加速基隆人口外移,基隆的基礎環境若能更完善,反而會吸引外縣市人口移入。
林右昌認為,基隆捷運對基隆市港發展有絕對的好處,基隆捷運能完善大台北首都圈,讓大台北都會機能變得更好,西連空港、東連基隆市港的國家海洋門戶,同時將台北的能量和產業,帶往基隆河谷廊帶並延伸至基隆市港。
另外,在嘉義縣市方面,5都升格後,資源往直轄市集中,嘉義縣市更加被邊緣化,不過,嘉義市長黃敏惠認為,嘉義市在政府、民間齊心努力拚經濟下,回歸前進的軌道。
她說,今年8月,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108年家庭收支調查,嘉義市家庭可支配所得為101萬9459元,非直轄市排名第3,僅次於新竹市、新竹縣,更超越台南市與高雄市。
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教授馬財專表示,嘉義市是小而美的城市,產業類型以服務業為主,因人口數都介於27萬上下,相對穩定,且受到就業內需影響,長期來看,人力產業結構流動並不明顯,因此,台南市升格對嘉義市的影響不大。
台南市升格資源多,加上南科有台積電進駐,以未來發展性、前瞻性來看,對年輕人的確具有吸引力,馬財專說,這對鄰近的嘉義縣影響較大,部分不願北漂就業的年輕人,考量薪資及勞動條件,大都會往南科尋找工作機會。
馬財專指出,台積電在南科為指標性產業,在台積電供應鏈組織帶動下,上、中、下游產業陸續聚集在南科附近,這就是產業群聚效應,發展快且擴展規模大,加上台南的勞動平均薪資目前比高雄還要高,絕對會吸引周邊縣市年輕人前往尋找工作機會。
黃敏惠認為,台南市升格後,原縣府(台南縣)所在的新營地區消費人口,因鄰近嘉義市,反而更頻繁地往嘉義市消費流動。因嘉義市有好市多、多家百貨公司進駐,對台南新營、後壁等區民眾來說,來嘉義市消費、旅遊等,CP值反而更高。
嘉義市政府根據今年7月22日主計總處資料,今年台灣地區各縣市上半年失業率3.85%,嘉義市失業率則為3.7%是縣市排名第1低,與新竹縣、雲林縣、台東縣、花蓮縣並列。
另外,嘉義市於民國99年的人口數為27萬2390人,截至今年10月的人口數為26萬6251人,10年跌幅僅有6139人,嘉義市觀光新聞處長張婉芬認為,這主要是受日益嚴重的少子化大環境影響,並非是人口流失所致。
直轄市擁有較多的教育資源,讓有生育考量的年輕族群列為定居處所的優先選項;嘉義縣政府調查105年至109年的人口流向,發現每年約1200人至1500人遷往台南市,尤其南科近年吸引大廠進駐,加速嘉義縣人口移入台南市情形。
嘉義縣長翁章梁表示,5都升格後,對於非直轄市都造成嚴重的衝擊,不論是人流、金流或是企業流,皆大量往直轄市移動,不管是從公共建設到教育,還是從社會福利到醫療,直轄市都擁有較多資源。
翁章梁強調,近5年來,嘉義縣人口不斷遷往台南市及嘉義市,以遷往嘉義市最多,每年約有2600人至3500人,因嘉義市為嘉義縣的核心精華所在,就是所謂的蛋黃區。
翁章梁指出,若要談論嘉義縣市合併,不如爭取「雲嘉嘉合併改制直轄市」,雲林縣、嘉義縣市可整合彼此資源,使交通網絡互通有無,帶動觀光產業,也可獲得較多資源,增強整體競爭力,嘉義縣才不會被邊緣化。
針對嘉義縣、雲林縣人口外流問題,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教授吳育仁表示,這代表雲嘉的生活條件與就業環境不如大城市,在直轄市擁有中央多數的經費,使得目前嘉義市已成了台灣的二線城市、雲林縣與嘉義縣是三線城市。
吳育仁認為,縣市合併議題目前可能無法實現,若推合併,地方許多的政治人物將失去舞台,反彈力道大。他建議,雲嘉地區老年人口多,增加長照據點與機構等相關產業,就能創造就業機會,減少人口外流。(編輯:陳仁華/卞金峰)10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