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候選人「十力」決定「實力」

圖片來源:民視
圖片來源:民視

總統大選火熱競逐,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各擅勝場,各具一定實力,郭台銘還在造勢中,參選態勢漸明,他也實力可觀。未來選舉如果是四人參選,選戰攻防態勢應是三打一,三位在野候選人齊攻一位執政黨候選人,但在選票爭奪與分配上則是一打三,賴清德坐擁三分之一以上的基本盤,其餘三人搶奪近乎三分之二的非綠票源。在這場空前激烈而難測的選戰中,攻防的良窳和搶票的多寡取決於「十力」的高低,由此決定候選人實力的大小及最終的結果。

這十種力量分別是:

1、固本力:候選人各有其基本盤,大黨候選人的基本盤是該黨的固定支持者,小黨和無黨候選人則是粉絲。政黨基本盤以民進黨最大,國民黨次之,柯文哲和郭台銘主要支持者是個人的粉絲。依據ETtoday民調雲本月初的調查,賴清德獲得民進黨支持者91.8%青睞,政黨傾向支持國民黨的選民,則有72.8%藍營支持者願意投侯友宜,藍軍雖漸歸隊,但比率遠低於民進黨,侯基本盤已不如人,固本力又還差一截,所以支持度落後賴清德12趴以上。柯文哲在民眾黨支持者拿到92.2%,顯示固本力不下於賴清德。另一個指標是鐵票比例,同一調查詢問「如果最想投的候選人當選機會較小,是否改投其他候選人?」在賴清德支持者中,92.4%表示不會改變,侯友宜支持者中有82.8%不會改變,8.5%改投柯文哲,3.1%改投郭台銘,1.8%改投賴清德;而柯文哲支持者中有74.3%不會改變,10.4%改投侯友宜,8.6%改投郭台銘,4.6%改投賴清德;至於郭台銘支持者中則有65.2%不會改變,18.0%改投柯文哲,10.7%改投侯友宜,3.9%改投賴清德。賴清德鐵票比例92.4%最高,侯友宜次之,柯文哲和郭台銘鐵票都不穩。

2、拓展力:固票之餘,還要向外擴展,包括挖對手的票源以及立場不固定的搖擺選民。拓展力強弱的一個指標是基本盤之外其他選民的反對程度,反對比率高則拓展阻力大,反之則有較大拓展潛力。依據美麗島電子報上月底調查,當被問到「2024選總統絕不投票給誰,或最不希望看到誰當選總統」,依序為賴清德29.1%、民眾黨的柯文哲17.7%、國民黨的侯友宜16.1%。由此可見,選民最不希望其當選的,以賴清德最多,可見其拓展能量最低,只能固守基本盤,這也是他幾個月民調都碰到天花板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侯友宜和柯文哲則因為基本政治立場不太鮮明而有較大拓展空間。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進一步詮釋,這代表這幾組參選人以賴清德的爭議性最大,因為反對他的有3成到3成5,百分之百支持他的則有2成到2成5,所以賴清德目前就打基本盤,這是他現在的選舉策略。

3、整合力:候選人既要動員基本支持者,也要去整合立場接近的其他選民。賴清德沒有整合的需求與能量,侯、柯、郭三位在野人士搶食非綠選票,需要發揮整合力,才較能促成有利於己的棄保效應發酵。在棄保效應產生前,在野候選人的主要考驗是郭台銘如果獨立參選,選票可能流失多少?由ETtoday民調雲所作的民調,賴清德的支持度是33.4%、柯文哲是21.6%、侯友宜是21%、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是16.4%,而如果郭台銘堅持獨立參選,受到影響最大的是柯文哲,柯的支持度會減少7.2%,賴清德減少2.2%、侯友宜則是減少3.3%,可見柯的整合力最弱。從目前階段來看,不論是柯文哲、侯友宜還是郭台銘,都挖不走賴清德的支持者,三個人要爭選票,就只能向彼此下手,誰能發揮較大整合力,誰就能集中較多非綠選票。另外,由於柯文哲和郭台銘兩人的選民重叠程度高,都可能被棄,而侯友宜的票源比較穩固。

4、續航力:所謂「路遙知馬力」,距離投票還有近半年,誰能保持較佳的續航力,誰就可能笑到最後。續航力一方面取決於候選人的選戰策略與言行表現,一方面取決於組織力的發揮。就此而言,賴清德受到執政黨貪腐之類的黑資料被引爆的機率高,加上「和平與戰爭抉擇」的訴求可能發酵,所以續航力難以保證。柯文哲因為失言連連且缺乏組織支撐,所以續航力最不確定。依據美麗島電子報7月份民調,民進黨賴清德支持度為35.1%支持,民眾黨柯文哲支持度為24.0%,國民黨侯友宜支持度為19.9%。跟前一月相比,民調支持度暴跌4.6個百分點,跌幅最大。侯友宜在全代會過後上升2.8個百分點。此中透露的一個訊息是柯文哲的續航力靠不住,這正是他的最大危機。

5、穩定力:續航力的主要憑藉是穩定力,就是候選人言行前後一致的一貫性,另外則是候選人在選民心目中的信賴感,這需要長期培養。處事穩當與言論妥切也是穩定力的重要構成要素。至於言行所引起的效益,不讓反彈情況出乎預期甚至失控是極其必要的。就此而言,柯文哲講話前後立場不一,經常因時因人因勢而變,穩定力最差。郭台銘經常爆衝,而且對政治問題生疏,經常發言失當,把持不精準,穩定力也不及格。賴清德的問題則在立場太過極端,陸方深惡痛絕,美國方面也不信賴他,所以易於造成疑慮、反彈與反制,難於建構台灣穩定的外部環境。相形之下,侯友宜言行穩妥,不走偏鋒,言行可預測性較高,所以穩定力較強。

6、批判力:在這場三或四人的選戰中,執政黨因為執政七年多爭議繁多,而且在野候選人要爭非綠龍頭,必然對執政黨和賴清德施以猛烈攻擊,賴清德為了自保,也要強力反擊;在野候選人為了創造棄保效應,難免相互攻擊。所以,這場選舉必然是負面選舉,砲火轟隆。在這樣相互批鬥的選戰中,候選人的批判力對選情影響很大。

7、議題力:選戰期間的相互攻擊,人身攻擊牽涉風度問題,會比較含蓄,重點應該是政策、執政績效、政見良窳以及適任性的攻防,因此設定議題能力是一大考驗,誰能設定可以激發較大漣漪的議題,而且產生可觀迴響,誰就掌握較大話語權。就此而言,柯文哲是高手,其他人不分軒輊。

8、感動力:選舉有知性層次,也有感性層次,候選人的心聲表露、奉公熱忱乃至於家庭生活、社會關懷以及人性流露,都能產生感動力量。侯友宜和賴清德比較擁有服務經歷、公私資源與溫情性格帶來的感動力,激發群眾激情,柯、郭感性細胞不發達,較難產生感動力。

9、募款力:選戰離不開足夠糧草的支撐。可能的候選人中,郭台銘自身財力雄厚,最不成問題;賴清德擁有執政優勢,個人及民進黨募款能力都高強,也無後顧之憂。柯文哲目前小額募款斬獲頗豐,如果續航力與氣勢不下墜,經費不成問題。侯友宜就看支持度與氣勢能否拉上去,只要有勝算,募款將不是問題。

10、外連力:這場大選關乎美國與中國地緣政治的較量以及態勢,候選人都希望獲得美國的祝福,同時不希望中方扯後腿,所以連結美國與中方十分重要。美中雖然不會表達支持或反對哪位候選人,但或暗或明的表態也會對選情產生微妙的影響。原來美國的支持是民進黨候選人的一大助力,這回賴清德因為言論脱逸而引起美方疑慮,已經失去這方面的優勢,而中共對他的強烈反感與排斥,則可能助長他當選總統是否將引發戰爭的疑慮,所以對他爭取中間選票不利。其他候選人在美中關係上不分軒輊,沒有人比較會從中獲益或受害。

【作者 陳國祥/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台灣資深媒體人,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時報》特約主筆、時報育才董事長。 現為<大師鏈>傳媒顧問】

看更多相關新聞
藍營副議長嗆侯友宜「無情關公」 斷言:一定不會當選
柯文哲神隱4天見「牛鬼蛇神」?郭正亮曝在忙這事:他不是這樣的人
侯友宜批對手:一個挺台獨 另一個出張嘴
下鄉整合 曾銘宗:地方不支持郭獨立參選
過境紐約25小時 蘇姿丰父一路相陪挺賴:台灣最好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