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初選民調座談一】初選公正性決定總統大選成敗

賴清德決意投入2020選局,蔡、賴之爭逐漸升溫。綠營黨政人士透過協調勸退、民調發佈、基層連署等方式,力促「蔡、賴配」。蔡陣營更發動網軍,舖天蓋地要賴清德退選。黨政高層荒腔走板的演出,顯示這是一場不對稱的競爭,沾污了民主初選的價值與意義,令人對初選過後的整合感到憂心。

 

由於賴清德已明確表達走完初選程序,婉拒「蔡、賴配」。根據黨內規定,將以「全民調」定輸贏。至於民調究竟採「對手對比式」還是「黨內互比式」,雙方陣營各有盤算,預料將成攻防重點。

 

民調訂於4月15至17日辦理,17日確定誰出線,4月24日公告總統候選人提名名單。依黨中央規畫,民調母體用1年前中華電信黃頁,由8家民調公司抽出5家,每家做3000份。問卷格式由黨部民調中心擬具,送中常會確定。黨中央邀學者專家及秘書長組成委員會,督導調查作業,處理相關爭議,並開放參選人或其指派之人現場監督。

 

民進黨「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規定,總統初選採用「對手對比式」題型。對手人選之擇定,依序為:1、初選候選人有共識者;2、主要對手政黨已正式提名者。若依序無法產生對手,採用「黨內互比式」題型。

 

民調的目的,是希望藉由公正、可信的民意探求,選出最具勝算的候選人,以確保本土政權得以維繫。如果民調過程有瑕疵,甚或出現奧步,落敗的一方必不甘願,會增加後續整合的難度。民調的目的既是為測試候選人人氣及勝選機率,太計較何種題型對誰有利,忽略即將到來的艱困選局,其實是只見秋毫,不見輿薪,贏得初選,卻可能失掉大選,不可不慎。

 

民主初選是為找出最強棒

 

選舉是不同政黨之間的民主競賽,不是自己人之間的內部較量。初選主要目的就是選出能打敗對手的候選人。雖然在民進黨舉辦民調期間,對手尚未能產生總統候選人,但仍然可以由蔡賴協商取得共識,擇定可能的對手人選,進行「對手對比式」民調。由蔡、賴分別與藍營可能對手韓國瑜、朱立倫、王金平,進行藍綠對決,分出高下。另由蔡、賴兩人分別與藍營三位對手、白色力量的柯文哲,三方比拼,看誰勝出。再加總統計出蔡、賴兩人誰較具競爭實力。

民報舉辦民進黨總統初選民調座談會,由劉志聰總編輯主持。圖/民報資料照

採用對比式民調,因藍、綠、白各自歸隊,比較不受外力影響。如果蔡、賴對於對手人選未達共識,依規定只能採用「黨內互比式」題型。而互比式民調又不排藍,就有被灌票的可能,從而扭曲初選的結果。如藍營名嘴最近鼓動民眾,若接到民調電話時把票投給比較弱的對手,然後在正式選戰時將對手痛宰一番,居心可見一斑。

 

2015年馬英九執政失去民心,國民黨大咖對角逐總統大位,興趣缺缺,只有洪秀柱1人完成初選登記。但黨中央擔心洪太弱,特設下「防磚條款」:若兩家民調支持度平均未達30%,「得建議不予提名」。結果洪秀柱民調高達46%,順利過關。但之後民調即如溜滑梯,大幅滑落,顯然遭到有心人灌票所致,也才會爆發後來的換柱風波。2009年國民黨花蓮縣長初選,實力不強的杜麗華以54%贏過馬英九愛將葉金川的46%。選舉時無黨籍傅崐萁再以56%大敗杜麗華的25%,明顯也是初選被倒票的結果。

 

民調結果發布 就是團結開始

 

民調的目的,是為黨找出2020最強棒。所有關於民調題型、問卷格式、執行方法的安排,都必須服膺這個最高目標。公正無私、拒絕奧步。唯有如此,當初選民調結果發布,就是團結的開始。讓民主初選為黨注入新動能,走出九合一敗選的低迷與陰霾。切勿因為初選增添無謂紛爭,加深黨的裂痕。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