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就職 「前瞻未來、智慧永續」銜接農業政見「幸福農業、快樂農民」

文/陳大中

總統賴清德今(20)日正式就職,藍色西裝由設計師周裕穎設計,搭配的領帶融入臺灣原生種紫斑蝶斑紋,左胸別上的胸針則以「油菜花」形象,花語「前進夢想、無所畏懼」,亦代表無私奉獻的精神。油菜花在臺灣田間相當常見,尤其冬季常栽作綠肥,具觀賞及食用價值。賴清德就職演說時宣示,未來將以「前瞻未來、智慧永續」等大方向,推動落實2050淨零轉型,加速人工智慧創新應用。

總統賴清德與設計師周裕穎合影。(圖片來源/周裕穎臉書)
總統賴清德與設計師周裕穎合影。(圖片來源/周裕穎臉書)

臺灣農業產值已有顯著增長

「前瞻未來、智慧永續」等三大方向是整體經濟政策方向,總統賴清德去年8月26日在競選總統期間,曾出席「全國農業產銷團體賴清德後援會成立大會」,當時表示將推動「幸福農業、快樂農民」的農業政策,包括落實安全農業、強化科技農業、打造農業生態、加強農業行銷、完善農產冷鏈系統、確保糧食生產自給;「幸福農業、快樂農民」應納入「前瞻未來、智慧永續」等政策框架下實現。

當時賴清德說,希望發揮臺灣人「番薯毋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的精神,我們都是「臺灣隊」,達到完善照顧,一起挺臺灣、挺農業、挺農民、挺農村。賴清德指出,以農業產值來看,2012年,臺灣的農業產業產值約5,600多億新臺幣,至2021年,總產值已成長至6,287億元,增加600多億元產值,這其中包括農民生產收入、農產外銷金額都有明顯增加。

當時賴清德說,希望發揮臺灣人「番薯毋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的精神,我們都是「臺灣隊」,達到完善照顧,一起挺臺灣、挺農業、挺農民、挺農村。賴清德指出,以農業產值來看,2012年,臺灣的農業產業產值約5,600多億新臺幣,至2021年,總產值已成長至6,287億元,增加600多億元產值,這其中包括農民生產收入、農產外銷金額都有明顯增加。

賴清德細數臺灣農產外銷的國家表示,因為大家的認真打拚,獲得顯著的進步,以水果來說,芒果銷往日本,棗子銷往韓國,芭樂、文旦也能銷售到加拿大,在漁產中,甚至被日本知名壽司店指名採用臺灣的石斑魚做成生魚片,而現在豬肉在成功拔針、阻擋口蹄疫後,也開始逐步外銷,因此,農民辛苦耕種農作物,飼養各種動物,政府有責任幫忙行銷,未來大家一起共同來打拚。

總統賴清德去年出席農業部揭牌儀式,表示農業部要永遠做農漁民的靠山,讓臺灣農業永續發展。(攝影/吳尚鴻)
總統賴清德去年出席農業部揭牌儀式,表示農業部要永遠做農漁民的靠山,讓臺灣農業永續發展。(攝影/吳尚鴻)

科技化農業、糧食自給等為永續一環

賴清德也談到,他將要推動「幸福農業、快樂農民」的政策。他表示,第一,落實安全農業,未來持續推動農產品的產銷履歷,落實對消費者安全健康的照顧;第二,強化科技農業,讓生產機械化,設備現代化;透過科技減輕農漁民的負擔,引用先進科技,增加生產效率,如透過無人機噴灑農藥。

第三,打造農業生態鏈,從生產、加工、分級、包裝、行銷等形成「農業生態鏈」,不只依賴中央、地方政府,還有農漁會,更需要有農業產銷班、生產合作社等團體,共同協助農民,提高農民的農產收益;第四,加強農業行銷,未來透過計劃式生產,精算產銷情況,加強將農產品能銷售至更多海外國家。

第五,完善農產冷鏈系統,政府目前已投入126億元建立冷鏈系統,未來持續增加建置,以避免農產品過剩,才能透過收購調節市場價格,延長保鮮期,增加消費者都能有品嚐的機會;第六,確保糧食生產自給,臺灣約有2,350萬人口,但糧食自給率只有約 31%,其他69%來自進口,我們要能逐步提升、確保臺灣自己的糧食自給,以因應未來氣候變遷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