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選舉人數增加的玄機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中選會公告,2024總統大選選舉人數為1950萬人,多出上屆約20萬人,在出生率下降、疫情肆虐後死亡人數提高的今日算是奇蹟,而且首投族近103萬人,其中是否有貓膩,在野陣營應提高警覺,監票工作也要更慎重。

2020年總統副總統選舉人數,依據中選會公告數為1931萬1105人;投票人數1446萬4571人;投票率74.9%。選舉結果,民進黨的蔡英文、賴清德以817萬票當選正副總統;得票超越2008年「馬蕭配」的765萬,創下中華民國自1996年開放總統直選以來最高得票紀錄,設下「蔡英文障礙」,該組得票率57.13%亦為次高紀錄。

2020年投票率為2008年總統選舉以來最高的紀錄,也是達到2000年總統選舉的82.69%高峰後,持續下滑20年的首次激增,其增加幅度亦為民選總統以來史上最大者,達8.63%,此次總統大選有效票數達1430萬940票也是史上最多。

以蔡英文的得票率而言,2016年以56.12%首度當選,2020年則衝上57.13%,再往前推進;以馬英九的得票率而言,2012年以51.6%贏了民進黨的45.63%,2008年則以58.45%贏了民進黨的41.55%,尤其2008年陳水扁擔任總統執政後期,算是民進黨低谷期間,但仍有4成以上的得票率。

故綜合以上數據推估今年總統大選,即使是以2020年總統選舉為計算基礎,投票率因3組競爭激烈因此高估為75%。若以2008年民進黨低谷期間仍有4成以上得票率來看,此次大選賴清德以40%計算也有580萬票。

這數字尚符合此次大選多次調查有6成民眾期望下架民進黨的訴求,扣除民進黨候選人可望得票40%的580萬票,尚有60%的870萬票走向成了大選關鍵,目前非綠陣營的兩組候選人國民黨的「侯康配」與民眾黨的「柯盈配」,將各靠本事瓜分這部分的選票。

這樣的非綠選票顯示一個重大意義,那就是除非在野候選人有任一組拿票低於20%,否則另一組根本無法拿到40%選票,足以和綠營一搏,這也就是關鍵的「棄保效應」,而這效應只能因選前大事件由「選民自動發酵」或「候選人自動棄選」產生,一般至少需要3至7天的時間醞釀。

以最近各陣營多場造勢晚會參加的人數預估,約有1/4的熱情選民到場計算,縣市動輒3萬人,直轄市動輒6萬人,可推估「棄保效應」至今尚未出現。不少專家預估此次大選輸贏僅在20萬票至40萬票之間,而中選會恰巧預估選舉人數多出上屆約20萬人,這場政治豪賭最後的得票數會顯示出何種數字玄機,很快就會揭曉!(作者為國立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