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華爾街華裔金融奇才

總編輯的話:華爾街華裔金融奇才
總編輯的話:華爾街華裔金融奇才

作者:費文(講義雜誌總編輯)

蔡至勇(Gerry Tsai)為華人在華爾街創造了一個典範和傳奇,至今尚未被超越。

他1929年出生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尚未畢業,18歲隨父母移民美國。父親畢業於Michigan大學,從事汽車銷售的成績優異,被福特汽車公司任命於上海總代理。母親從事證券經紀。

蔡在Wesleyan大學念了一學期,接著轉到Boston大學,得到經濟學的學士和碩士學位。畢業後,加入Bache & Company,擔任證券分析員。一年後,來到著名的Fidelity投資公司,周薪50美元。

Fidelity在1930年創立,1943年被Edward Johnson買入,他後來成為華爾街的一名大咖。除了蔡至勇,Fidelity還出了另一個天才基金操盤手,他就是響噹噹的Peter Lynch。Lynch後來在他的書中透露,他的母親曾每月以100美元投資蔡操盤的基金。

Fidelity的投資風格保守,只求穩定的股息,強調分散風險。但蔡至勇有不同的看法,他寫了一份兩頁的建議書,建議另外成立一個基金,Johnson欣賞他的敏銳和遠見,同意由他操盤。他的表現優異,第一年就獲得10萬美元的分紅。

蔡至勇的選股集中在少數高成長的潛力股(例如當時新創的Xerox和Polaroid),大筆敲進,大筆賣出,開創了後來著名的趨勢投資。他的特長是,從圖表的線型變化,敏銳地找到趨勢的方向。他相信「市場永遠是對的,要順勢操作」。有人形容他的操作方式,快速而不留戀,正如一夜情。

他熱愛股市,因為市場的變動帶給他興奮。他說,「在股市,大家是平等的,不論你的性別、種族和宗教。大家各憑本事。我在股市如魚得水。」

後來,鼎鼎大名的William O’Neil,把蔡的操作方式奉為圭臬,曾登門求教於蔡。

1960年代,美股火熱,被稱為風起雲湧時代(The go-go years)。蔡最後升為Fidelity總經理,他在八年間,創造了28倍利潤。1965年,Johnson宣布退休,接班人是他的兒子,而非蔡。蔡失望之餘,把20%公司股份賣掉,離開Fidelity。他成立自己的資產管理公司Tsai Capital Management,推出第一檔基金Manhattan Fund,認購超過預估的10倍,達到2.47億美元,締造美國基金募集史上最高記錄(當時巴菲特的基金只有2200萬美元)。他變成了華爾街大咖中的最大咖。他的投報率每年都超過50%。

他是美國上流社會巴結的對象,因為大家都相信他會幫助他們賺錢。紐約時報甚至派人跟蹤採訪他,希望了解他的日常作息。蔡至勇住在Park Avenuer豪華的Regency飯店,辦公室在高級的第五街,有70多名員工。他是一絲不苟的人。沒有一根亂髮,皮鞋永遠光亮。辦公桌上只有電話和鉛筆。他的室內永遠維持攝氏17.5度,他說這是保持清醒之道。

他前後娶了四個白人女士為妻,但皆以離婚收場。

1968年8月,他把自己所管理的基金,以3000萬美元以換股方式賣給CAN金融公司,並擔任公司行政副總裁。不到幾個月,美國股市崩盤,他原來管理的基金淨值蒸發90%,大家不得不佩服他擇時的精準。

他最成功的兩次抄底記錄,一次發生在古巴飛彈危機,另一次是甘迺迪被刺。

America Can公司董事長非常欣賞蔡的才華,把他延攬進來,擔任公司的行政副總裁,後來升為CEO,因此他成為Dow Jones的30個成份股中,第一個華裔CEO。

這家公司不斷併購不少人壽保險公司,最後金融業務的收入占整個公司獲利的八成,於是決定將公司改名為Primerica。三個月之後,就併購了著名的大型證券商Smith Barney。1993年,Primerica與Sandy Weill的Traveler’s集團合併,Sandy Weill擔任新公司的CEO。五年後,又與花旗銀行合併,組成Citigroup,變成全世界最大的金融公司。

蔡至勇於2008年以79歲去世。另一個華爾街傳奇,猶太裔Muriel Mickie Siebert,她是紐約證交所第一個擁有交易席位的女性。她在就職期間飽受性別歧視,蔡至勇鼓勵她自行創業。她在悼詞中說,蔡「是我成功背後的靈感。他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人物。」

別人教你賺錢,講義教你幸福。

費文ja168j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