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中心思想,國民黨支持度怎能不低?

國民黨重啟主席選舉,9月25日舉行投票。(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片來源:中央社

長達2個多月的三級警戒嚴重影響台灣的民生跟經濟,但隨著三級警戒的結束,蔡英文總統與民進黨的民調,也出現了止跌回升的跡象。根據《美麗島電子報》「2021年7月國政民調」,蔡總統的滿意度為49.6%、不滿意度48.4%,暫時脫離了死亡交叉的走勢,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滿意度、民進黨的好感度,也都比6月回升。

「7月國政民調」的調查時間是7月21、22日,指揮中心雖然是在7月23日才宣布7月27日「降級不解封」的細節,但蘇貞昌在7月19日就已經要求各部會做好降級的準備,民間早就預期7月27日應該會降級,對經濟的正面評價也是在5、6兩月分別大跌10.9%、7.0%之後,首度止跌回升2.3%。

7月19日奧運中華代表隊出發,羽球國手戴資穎一篇「懷念長榮商務艙」的發文,在網路上引發軒然大波,蔡英文總統和蘇貞昌迅速出面道歉滅火。但從「7月國政民調」的結果來看,這件事對蔡總統跟民進黨的衝擊並沒有想像中的大。

中華隊在這次奧運中表現亮眼,選手力爭上游、堅持不懈的故事激勵人心,連帶也強化了對台灣的凝聚跟認同(以及對中國的不認同),這對一向強調台灣意識、台灣價值的民進黨,必然會有一定程度的加分。從網路聲量跟好感度來看,蔡總統跟民進黨政治領袖,也會是最大的獲益者。

「7月國政民調」蔡英文總統的滿意度為49.6%(2.0%↑)、不滿意度48.4%(0.7%↓),民進黨好感度41.3%(1.8%↑)、反感50.1%(0.8%↓),都比上個月來得好。蔡總統的滿意度回升,最主要是20~29歲族群的滿意比例從6月的50.1%大幅提升到64.8%,不滿意從44.3%降為34%,但同一年齡層對蔡英文的信任指數僅從51.61小幅提升到52.4。

日前鴻海、台積電、慈濟爭取到1500萬劑BNT疫苗,指揮中心曾透露會優先給12~18歲學生施打;為了避免年輕人的相對剝奪感,蔡總統7月21日在民進黨中常會中宣布,不要讓大學生施打疫苗的順序排在12~18歲之後。但蔡英文這項宣誓太接近「7月國政民調」進行時間,應該不是影響年輕人支持度的主要關鍵。

蔡總統在年輕族群支持度大幅提昇,比較可能是疫苗預約平台開放18歲以上民眾預約,這個幾乎是全民參與的活動,讓年輕人產生可以施打疫苗的想像。不過台灣醫療體系施打疫苗效率高,每天可以施打近30萬劑疫苗,但政府手中的疫苗卻明顯不足,在第4波、38歲以上民眾施打之後,政府手中剩下的AZ不到百萬劑,多個縣市都已經傳出疫苗不足將停打的訊息;如果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年輕人只有高端疫苗可打,會不會影響對蔡英文的滿意度,還值得觀察。

「7月國政民調」顯示,國人對政府的疫苗政策仍有高度的不滿,40.4%的民眾認為台積電跟鴻海買BNT主要是受到政府阻擋、干擾,37.6%認為是中國干擾;對於政府緊急核准高端疫苗,也有51.7%不支持、支持則為34.4%。對於政府疫苗政策的評分,中位數、眾數都是60.0,平均數則為52.1;這與「5月國政民調」對政府防疫表現評分的調查相較,中位數、眾數都是60、平均數59.2,顯然民眾對疫苗政策的滿意度比防疫表現更差。

但從交叉分析可以看出,對於是否支持核准高端疫苗,在70歲以下各族群中,20~29歲是唯一支持超過反對的,有51.7%支持,45.3%反對;對疫苗政策評分20~29歲的平均分數是55.3,也是70歲以下各族群最高。

「7月國政民調」國民黨的好感度持續下滑到27.1%(2.1%↓)、反感則為60.6%(4.6%↑)。而G1~G9的政黨相對好感度,G1~G3的泛藍族群則為25.9%(2.7%↓),G7~G9的泛綠族群則為36.7%(2.7%↑)。顯示在疫情當前,民眾對政府防疫不滿的情況下,卻出現民進黨支持度升高、基本盤變大,而國民黨支持度降低、基本盤變小的奇特現象。

除了《美麗島電子報》民調之外,有多個民調也都反應類似的趨勢。這件事已經成為國民黨主席江啟臣連任最大的負面因素,國民黨則以自己所做的民調回應,聲稱過去一年國民黨支持度成長10%、民進黨衰退10%,國民黨與民進黨支持度差距僅剩下4~8%,已經從谷底突圍、重新凝聚民眾信任。

在5月15日雙北升三級警戒之前,江啟臣還有相當高機率可以連任,但過去兩個月國民黨腳步凌亂、民調下滑,江啟臣連任的可能性已經逐漸降低。

舉例而言,在高端二期解盲後,江啟臣以願意帶頭做三期人體試驗為訴求,要求高端應該做完三期才提供民眾施打;等到鴻海、台積電買到BNT之後,又聯合國民黨四縣市要買BNT疫苗;而在高端通過EUA之後,江啟臣又去法院按鈴申告陳時中圖利。雖然細究起來,江啟臣的立場沒有明顯不一致,但傳達給社會的訊息卻非常紊亂、矛盾。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公投與罷免的延期,在中選會決定罷免延期之前,江啟臣就要求中選會早做決定,默認公投延期是可以接受的選擇。結果中選會把公投跟陳柏惟的罷免案,延到了不同的時間,國民黨卻無力反擊。

從各項民調跟社會氛圍來看,國民黨縣市首長跟立委的支持率並不太差,只有國民黨中央跟江啟臣被邊緣化。歸根究底,是國民黨沒有中心思想跟基本的主張,雖然知道要站在民進黨的對立面,但自己在政治光譜上的位置卻不斷的位移。要求高端進行三期的時候,是以挺國產的表象、行反對EUA之實,站的是一個很貼近民進黨、台灣價值的立場,但到了四縣市買BNT、告發陳時中時,卻又站在一個深藍的立場。

2019年「習五點」出現之後,「親中」在台灣的市場急速萎縮,「九二共識」被打成「一國兩制」的同義詞,國、民、共三黨都找不到新的、可以對話的基礎。由於找不到新的名詞跟政策來處理兩岸關係,國民黨只剩下努力拔除親中的標籤,以免受到共產黨的牽累,根本完全放棄兩岸的論述。

但國民黨放棄的不僅僅是建立兩岸關係的論述,也根本放棄了在政治光譜上的定錨,所謂的「中華民國」的論述,只是不得已時拿出來的遮羞布。但由於放棄在政治光譜上的明確定位,所以會導致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時而深藍、時而淺綠,時而貼近羅智強、時而貼近民進黨,讓民眾無從理解國民黨的主張,甚至認為國民黨可有可無。

國民黨即將舉行黨主席選舉,但不管是江啟臣或朱立倫等可能的候選人,現在幾乎都不談政策、不談方向、不談路線,只在一些枝節上打轉。以致於讓外界覺得,這場黨主席選舉只有個人的勝負,並不會對國民黨產生任何的質變,不管黨主席誰勝誰負,都不必有太大的期待。

【作者 單厚之/媒體工作者】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