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藥缺到變土洋大戰!台廠炸鍋「別再醜化學名藥」

台灣缺藥持續至今已達三年,卻意外演變成土洋大戰,導致正忙於協調生產,以緩解缺藥困境的兩大公協會理事長,都忍不住對外喊話「不要再汙名化學名藥」;連執業藥師都跳出來說,不要嫌棄了,現在醫療院所常用的第一線抗生素全是學名藥,如果不是本土藥廠製造,台灣根本沒有抗生素可以用了。

為何本土藥廠會氣到跳出來喊話?起因於,近期有部分原廠藥品短缺,政府緊急用多項可替代使用的台廠學名藥,但醫師、病患仍偏愛用原廠藥。

所以,衛福部部長薛瑞元特別呼籲,學名藥成效及安全性和原廠藥一樣,鼓勵民眾使用學名藥。沒想到,隨即有醫師在臉書發文,直指原廠抗生素的治療成功率是台廠學名藥抗生素的3.77倍,死亡風險是0.27倍。

看到這一則PO文,台灣西藥製藥廠儼然炸鍋了。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說,PO文並未真實呈現報告的內容,片面說法不盡公平。

臺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蘇東茂則表示,年健保藥費突破2000億,包括國產、進口藥,其中又分成學名藥和原廠藥。由於醫療藥品支出沉重,待昂貴的原廠藥專利過期後,各國都轉而發展學名藥,台灣也順應國際趨勢,以學名藥為主。因研發成本減少,學名藥價格相對便宜;但學名藥為確保與原廠藥的品質一致,仍需投入許多試驗和開發成本。

藥商須從動物實驗、臨床試驗證實藥效安全且有效,依照 ICH(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 標準,提供原料藥、藥品規格、配方、製成等技術文件,經食藥署查驗登記後才能上市;上市後,每批藥品都要檢驗合格,才可販賣;食藥署也會定期和突襲查廠,確保用藥品質。「所以台廠學名藥的成分及作用原理、安全性及可能的風險都與原廠藥相同,」蘇東茂強調。

如果不是台廠,台灣早就沒有第一線抗生素可以用了

蘇東茂更進一步用證據說話,食藥署還領先日、韓於2013年元旦成為 PIC/S GMP(國際製藥工廠管理)的會員、2019年成為ICH的會員;從2015年元旦起,西藥製藥廠全面採行PIC/S GMP標準,藥品審查也要依循ICH指引。台灣製藥已達國際水準,全台147家製劑廠全面符合規範。

陳誼芬也舉實例說明,中國化學製藥行銷海內外10幾年的長效型鈣離子阻斷劑降血壓藥,經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任褚柏顯與台大心臟內科主任陳文鍾共同投入臨床分析,應用中立的健保資料庫分析統計,證實療效、安全性一樣好,驗證台灣製藥水準與原廠並駕齊驅,並於2020年10月登上國際期刊JCH(The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

不只這個學名藥。執業34年的藥師沈采穎對原廠藥、學名藥都瞭若指掌。她持平地說,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原廠也有比學名藥差的,不要以偏蓋全說台廠的學名藥都不好。過去就有很多病人回饋,某一種血液循環用藥,台廠的效果比原廠好很多。

執業34年的藥師沈采穎。沈采穎提供
執業34年的藥師沈采穎。沈采穎提供

沈采穎進一步舉例說明,現在醫療院所最常用的兩種第一線抗生素: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安莫西林(AMOXICILLIN)、泌尿科常開的CEPHALEXIN抗生素,全部都是台廠的學名藥,已使用近20年,「如果不是台廠,台灣早就沒有第一線的抗生素可以用了。」

根據過往的經驗,每當全球或亞洲供貨失衡、原廠總是先犧牲台灣、因為台灣市場小;今年台灣大缺藥時,台廠積極配合政府,24小時加班趕工,減緩缺藥危機。「很少人知道全台77%藥物都是由台廠供應,收費僅占健保藥品預算的22%;原廠只供應23%的藥量,卻拿走78%的經費,請不要忽視台廠學名藥對社會的幫助,」陳誼芬說。

建議處方藥設定地板價,以維持台廠的基本營運

即便台灣製藥已有70幾年歷史,但,醫師和民眾卻根深蒂固認為原廠藥比台廠學名藥好。「這種偏頗的觀念,必須透過教育宣導,才有辦法扭轉,否則對台灣的製藥業很不公平,」沈采穎說。

除了醫師與民眾青睞原廠藥的迷思外,長期以來,健保署年年砍藥品經費,也讓製藥業雪上加霜。

台廠「以藥養藥」早已不是祕密,意即有某一種藥無利可圖,就靠其他藥品彌補,「這並非長久之計,大廠可以這樣做,小廠根本無能為力,你很難想像第一線抗生素的藥證有十幾張,僅剩三家大藥廠願意做,因為這是賠錢貨,只有大藥廠才能截長補短,」沈采穎說。

說到每年的健保藥品藥價調整,幾乎是台廠的夢魘,由於各項目互相排擠,很難達到完美,所以沈采穎建議,至少處方藥可以設定地板價,以維持台廠的基本營運;賠錢的藥品鐵定沒有藥廠願意生產,例如年初大缺的軟便藥「氧化鎂」,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蘇東茂則指出,台灣要與國際接軌、提升品質,藥廠就得投入資本;但健保署只負責藥價,基於健保法,每年一定要依法行政砍藥價,藥廠就像夾心餅乾。長久以來,藥物供應的根本問題在於法規彈性,包括生產製藥法規、健保藥價調整等,如果都要等缺藥才不砍價,可以預期缺藥品項將會愈來愈多,若能修正政策面,檢視「地板價」的品項……,打造較好的供應鏈及產業體質,才是一帖良方。

相信沒有人願意看到台灣無藥可用。當原廠基於各種原因,退出台灣市場,台廠學名藥遞補上空缺,才不至於無藥可用;尤其,這兩年全球原物料短缺,業者也努力新增來源以確保藥品供應。現在,卻還要被醫生、民眾嫌棄,也難怪本土藥廠要不吐不快了。

名詞小辭典

何謂學名藥?學名藥(Generic Drug)是指原廠藥(Brand drug)的專利權過期後,其他合格藥廠可以以同樣成份與製程生產已核准之藥品,而且在用途、劑型、安全性、療效、給藥途徑、品質等各項特性上,皆可與原廠藥完全相同。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政府砸1.38億買「外傷用物資」備戰,全案疑點重重?
藥師卑微告白:感謝上蒼,用腎臟病的藥換到70顆胃藥!
竟有131種藥缺貨!醫師驚呼30年首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