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台關係的變與不變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參加聯組會時以「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作為對台工作的定位後,3月10日政協會議通過政治決議「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兩會」的結果顯示中國的對台論述定調,並未改變「和平統一」的主旋律,一掃先前媒體諸多揣測兩會工作報告對「和平」未有著墨的疑慮。

有意思的是,政協常委賈慶國在兩會後受訪時提到,台灣問題最終的解決還是要靠中國自己,統一需要更大的耐心,需要以和平方式解決;他也認為賴清德上任後並不會做出「台獨」等魯莽的舉動。這為和統進程需要時間提出解釋,並呼應2019年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講話提到「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說明中共對台推動和平統一、融合發展的方向不變,卻顯露軟的一手,增加促進兩岸關係的和緩論述。

然而限縮台灣主權的立場、施展硬的一手也未改變,更加強調「堅決打擊台獨分裂和外力干涉」,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下軟硬手段兼施,兩種力道皆持續強化。從今年總統大選後接連發生諾魯斷交、M503航線爭議、金廈禁限水域事件可知,中國除了加大灰色地帶衝突外,也不斷操作法律戰的攻勢。

諾魯與我國斷交時引用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並結合中共的「一中原則」,即是延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022年在聯合國大會演說中指稱中國與台灣同屬一中的說法。

中國對台政策的變與不變,美國亦有所掌握並予以回應。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在談論諾魯斷交時,特別強調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沒有決定台灣地位、沒有排除任何國家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也沒有排除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空間。

2023年7月26日美國眾議院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目的正是防範中國藉由第2758號決議來打壓台灣的國際參與。支持台灣「有意義、強力」參與國際社會不只是美國國會兩黨共識,也是拜登政府的一貫立場。

中國加大軟硬兼施的力道,也並非單獨針對台灣,從美中互動中也可看出雙方的交鋒。美中關係在去年「拜習會」後持續推進,雙方外事要員蘇利文、布林肯與王毅、劉建超持續會面,3月26日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也通電;雙方外事部門主管就美中關係與共同關注的國際議題交換意見,落實維持美中溝通管道暢通。

不過,態度與舉措的變化並無法全然代表中國對美政策的轉向。中國灰色地帶衝突不只在台海,在東海、南海也逐步挑戰鄰國的界線。今年中國與日本在釣魚台海域的爭議升溫,雙方艦艇部署逐漸常態化;近日在南海,中國與菲律賓的衝突加劇,印證習近平在兩會中與解放軍武警代表團會議中指出的「統籌海上軍事鬥爭準備」即是現在進行式,以「提升經略海洋能力」為目標,嘗試突破美國印太戰略的圍堵。

筆者梳理近期美中台關係出現一些令人關注的變化,但若過度聚焦於短時間的變異,反而容易忽略長時段的發展,仍應注意在不變趨勢中,各種變化背後的脈絡及堆疊出的走向。

中國對台「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並未改變,對台措施手段則變得更加多元、複雜,一面持續釋出和平的訊號,一面試探台灣在新舊政府交接之際的應變能力;不斷向美國表示相向而行的善意,也不斷建構以中國為中心的區域秩序。在中國軟硬兼施的手段中,台灣也要能洞悉其變與不變的戰略與戰術,並能做出不同層次的回應。(作者為前海基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