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台「矽三角」危機四伏!智庫解析:華府如何確保晶片供應與台海安全?

美國智庫學者認為,美中關係的兩大風險在於台灣安全和半導體供應鏈安全,如何在不危及台灣的情況下強化半導體供應鏈,同時找到方法來管理北京、台灣和華府之間危險的「矽三角」,正是美國當今最重要、也最棘手的挑戰。

為理解半導體對地緣政治的影響,美國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與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Asia Society 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18日聯合發表《矽三角:美國、台灣、中國和全球半導體安全》報告,針對美國如何降低半導體供應鏈中斷風險、如何維護台灣民主,以及如何抵禦中國的半導體野心提出多項建議。

該報告的共同主編──胡佛政治學者戴雅門(Larry Diamond)、曾擔任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的埃利斯(Jim Ellis),以及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17日在國際關係議題雜誌《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網站刊文指出,美中台囿於危險的矽三角關係中,而維護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安全(包括一定程度的生產回流)及確保台灣安全和自主選擇皆是美國重要利益。

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深知,中國對台灣的野心威脅美國利益,美國不能接受台積電有一天會在北京控制的領土上,這會使美國面臨晶片短缺,進一步削弱美國先進武器系統的生產和維護。

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與台灣安危息息相關,一些戰略家認為,這對台灣構成「矽盾」。從中國的角度,由於晶片攸關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在未面臨極端危機或挑釁的情況下,中國領導人不太可能冒險破壞晶片供應。全球許多國家深知台海安危與自己的利害關係,也更有動機阻止中國侵台。然而,中國統一台灣的野心還可能受其他政治和地緣政治原因推動。

美國需要謹慎制訂戰略,以免對一項重要利益(半導體供應鏈安全)的追求,會損害到另一重要利益(台海安全)。該報告的共同主編以「危機四伏的矽三角」為題在《外交事務》刊文道,美國應運用獨特的地緣政治優勢(包含夥伴關係和聯盟網絡)來增強供應鏈的彈性,同時與台灣合作,共同增強台灣的軍事和經濟能力,以遏制北京侵略,包含在台灣製造「豪豬」戰略所需的武器。

他們還建議,華府應促進美台在半導體領域更深層次的聯繫:美國需要台灣的投資來擴大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以在美創造就業機會、增強美國供應鏈的彈性;台灣需要美國的安全援助,以保護半導體工業和民主免受侵略。美台共同追求這些目標的同時,美國也應深化和其他半導體夥伴和盟友的合作,這些作法皆可以增強供應鏈的彈性和台灣的安全。

<cite>2022年8月9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出席《晶片及科學法》簽署儀式(AP)</cite>
2022年8月9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出席《晶片及科學法》簽署儀式(AP)

美國追求「新石油」需有合作夥伴

半導體是智慧型手機、醫療設備、汽車和戰鬥機等領域的關鍵零件。而台灣主導著全球半導體行業,世界上60%的半導體、90%先進半導體是台灣製造的。華府希望抵禦與中國的競爭、重振美國在先進半導體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當局必須面對的現實是,儘管在晶片設計領域領先,但大部分製造已轉移到海外,要移回美國產製並不容易。

從戰略角度來看,半導體業可能是本世紀的「新石油」,但晶片從原料到最終用途的產製過程要複雜得多。首先,半導體製造必須有先進設計和極其複雜、昂貴的設備。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是唯一能製造極紫外光刻機(生產最先進晶片的關鍵設備)的公司。

<cite>半導體。(美聯社)</cite>
半導體。(美聯社)

除了原料、資本高度密集的工廠和設備外,生產晶圓或晶片還需要組件一支團結、受過高等教育、訓練有素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隊伍。晶片完工後,須經過組裝、測試和包裝,這些過程通常在不在美國完成。有鑑於不同國家在供應鏈中扮演不同關鍵腳色,美國需要確保其半導體(包括最先進晶片)供應鏈的每一過程都由友好國家構成。

這正是拜登(Joe Biden)批准「晶片和科學法」的目標,「危險的矽三角」一文指出,鼓勵產線回流、設法在本土生產晶片,是明智之舉;但就算未來幾年美國晶片產量佔全球比例翻倍,美國仍不可能脫離對全球供應鏈的依賴,因此美國應設法讓全球供應鏈充斥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原則上,這些國家將是台灣、法國、德國、日本、荷蘭、新加坡和南韓等美國的夥伴和盟友。

<cite>電腦內部晶片。(資料照:AP)</cite>
電腦內部晶片。(資料照:AP)

台灣對美國半導體業的重要性

美國的晶片製造也將依賴於與技術能力最強的非美國公司合作。「晶片和科學法」祭出530億美元(約新台幣1.6兆元)補貼,以打造在地晶片供應鏈並吸引外資設廠。

以台積電為例,鳳凰城的兩座新晶圓廠,去年12月加碼投資達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元),將創造4500個就業機會。該文指出,台積電估計美在設廠成本是台灣的四倍,除了補貼之外,美國還必須提供更低的成本、充足的基礎設施、擴大的服務和工程人才,以吸引投資。

該文還提到,與台灣合作是美國的機遇,台灣的人才使美國研究中心和大學受益,而美國的擴大研發工作讓台灣企業獲益。美國可藉由激勵政策促進此類人才與研發上的合作,例如美國可邀請台灣(及南韓)半導體公司加入美國公私合營的國家半導體技術中心(NSTC),或在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和台灣聯發科的合作基礎上,建立新的聯合晶片設計中心。

<cite>美國總統拜登去年在台積電位於鳳凰城的新晶片工廠的建築工地上。(AP)</cite>
美國總統拜登去年在台積電位於鳳凰城的新晶片工廠的建築工地上。(AP)

為加強美國的半導體教育和技術培訓,美國政策制定者可鼓勵台灣頂尖大學的「半導體學院」與美國計畫開辦的半導體學院合作,並為雙邊留學生赴美或赴台學習深造提供更多補助資源。待美國改革對台灣的稅收和貿易政策,解決台美雙重課稅問題,並完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美國和台灣之間的經濟和技術聯繫也將得到加強。

不過,在促進美國晶片製造的同時,華府也必須採取更多措施,阻止中國對台灣侵略。烏克蘭戰爭已提供重要教訓,雖然遏止侵略總比在開戰後試圖擊退更好,但無論是嚇阻還是擊退敵人,都取決於西方國家能否有效交付武器,尤其是可以幫助台灣變成「豪豬」的武器與軍備。

正如台灣的專業知識和投資對於美國本土發展晶片製造能力相當重要;同樣,美國必須採取更多措施幫助台灣獲得所需的先進武器。鑑於五角大廈軍購長期拖延,華府應與台灣的製造公司達成協議,直接在台灣本地擴大生產標槍飛彈、刺針防空飛彈、無人機和衛星通信系統等武器軍備。

<cite>2023年6月24日,烏克蘭士兵在札波羅結前線向俄軍陣地開火。(美聯社)</cite>
2023年6月24日,烏克蘭士兵在札波羅結前線向俄軍陣地開火。(美聯社)

台灣是最重要的夥伴

該文指出,美國還必須對中國的半導體野心保持警惕,不過將中國完全排除在全球供應鏈之外是不現實也不可取的,美國的目標應是確保中國或其他潛在對手,無法把半導體優勢當作威脅他國的「武器」。

美國國內方面,美國外來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應進行更有力和透明的審查,以確保潛在對手無法控制美國關鍵技術。在拜登政府對中國祭出晶片禁令的基礎上,實施新的技術出口管制以保護美國最敏感的智慧產權也可能有效。美國還需要防範中國傾銷「低階晶片」,藉此在重要市場領域取得主導地位,「低階晶片」不僅用於日常消費品,也應用於美國武器系統。

<cite>2023年7月8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北京舉行雙邊會議。(美聯社)</cite>
2023年7月8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北京舉行雙邊會議。(美聯社)

據美國情報部門和其他分析人士稱,習近平已將2027年定為「中國必須做好攻擊台灣的軍事準備」的一年。儘管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狼狽姿態,可能讓習近平重新考慮侵台一事,但美國已經沒有什麼時間可以浪費了,必須展現美國的準備和決心以及加強台灣保護民主和全球晶片供應鏈的能力。

該文最後寫道,美中之間的經濟、技術和戰略競爭在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內仍將撼動地緣政治。為了增加在競爭中獲勝的機會,美國需要可靠的國際合作夥伴,以重新配置和加強半導體供應鏈,在此過程中,沒有哪個夥伴比台灣更重要。

<cite>2023年6月1日,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於華府AIT總部,由駐美代表蕭美琴(前左2)與AIT執行理事藍鶯(前右)代表雙方簽署,行政院政委鄧振中(後左)、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後右)及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羅森柏格在場見證。(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cite>
2023年6月1日,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於華府AIT總部,由駐美代表蕭美琴(前左2)與AIT執行理事藍鶯(前右)代表雙方簽署,行政院政委鄧振中(後左)、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後右)及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羅森柏格在場見證。(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