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開戰風險升高 金融時報:西方跨國企業擬應變對策

「真的開戰怎麼辦?應該停止在中國的各項營運嗎?」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初到訪台灣後,中共在台灣周圍展開規模空前的大型軍演,也讓台海緊張情勢急遽升高。《金融時報》報導,多家跨國企業已開始草擬應變方案,顯示企業已不再將美中爆發戰爭視為機率極低的「黑天鵝」事件。

報導指出,中國歐盟商會(EU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表示,很多企業都在思考各種可能情況及應對方式,「(台灣)這座小島的衝突情勢一直處在醞釀中的狀態,但突然之間許多企業都把它視為下一個烏克蘭」。

報導指,許多在中國積極營運的跨國企業,其實之前就已面臨越來越大的商譽考驗,也遭遇美國及其盟友的壓力,要將營運重心自中國市場分散到其他國家。

多位商界領袖指出,各國企業未大舉從中國出走,凸顯了中國位居全球最大消費市場暨最重要製造業基地的地位,難以找到替代國家。但部份美國企業已在考慮將部份業務撤出中國。

圖片
解放軍東部戰區8月4日發布軍演畫面。路透社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指出,對許多具備全球供應鏈的美國製造商而言,美中之間因貿易戰等問題導致關係惡化,原已對原料供應產生衝擊,而台海危機更加深原料危機,迫使這些製造商認真在他國設廠。

鄭藝表示,「中國加一」甚至「中國加二」的思維越來越普遍,表示企業仍視中國為主要製造基地,但也在東南亞設廠作為替代方案,「以防萬一」。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美國企業高管則強調,擬定應變方案不代表企業持「反中」立場,而是對台海軍事衝突風險升高的務實回應。

報導指出,中共本月的軍演「大幅改變了台海現狀」,而此前西方國家已對中國拒絕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在新疆與香港大舉打壓的情況表示不滿。美國總統拜登已表示會在台灣遭入侵時馳援,他也要求盟國反制北京在區域展現的強硬姿態。

鄭藝則指出,許多美國大型企業如迪士尼(Disney)、特斯拉(Tesla)都長期致力耕耘中國市場,對中國的14億消費者仰賴甚深。

早在1985年就落地北京的西方投資顧問馬鴻(David Mahon)指出,像是紐西蘭乳品恆天然(Fonterra)等企業集團,長期視中國為最重要市場,「他們一直被建議要分散市場重心,但問題是『要分散到哪裡去?』難道未來5年都要停止獲利嗎?他們沒地方去。」

日本住友商事財務長Reiji Morooka日前曾在發布財報時向記者表示,該公司正在嚴密觀察裴洛西訪台引發的效應,「考慮下一步應對措施」。他表示,要如何因應全球脫鉤引發的地緣緊張情勢,對企業而言是重大問題。

日本海運公司川崎汽船董事總經理Noriaki Yamaga被問及相關問題時則質疑,在全球經濟層面上,美中實際上是否可能脫鉤。

博欽律師事務所北京辦公室的合夥律師吉莫曼(James Zimmerman)認為,跨國企業是否會降低在中國的營運規模,關鍵會是習近平是否會在今秋的中共二十大順利連任領導人職位,「如果各方面政策沒有改變(我預料不會有改變),我們可能會看到企業朝向更友善的國家策略性部署」。

他表示,中國的清零政策,以及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在香港的治理、還有軍事上對裴洛西訪台的過度反應」,都會是企業向其他國家部署的原因。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