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緊張 中國留學生頻遭遣返

前休士頓華裔市議員、現任職律師的關振鵬(Gordon Quan)在與聯邦調查局(FBI)對話時說,他曾就中國留學生被遣返一事致電某個海關主管,對方說,「關先生不好意思,你沒有G-28表格,不是律師或出庭代表,我不能和你談。」

美中關係緊張,一些持有美國綠卡或者公民身分的學術研究人員,從境外返美時遭到不尋常的質詢,20名持有效簽證的中國學生在進入美國海關時遭遣返。德州多元文化宣導同盟 、萊斯大學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萊斯大學創新辦公室 、亞太裔正義工作組 (APA Justice Task Force) 等亞裔社區組織與FBI管理人員對話,希望尋求共識。

德州美國公民自由聯盟資深律師多納蒂(David Donatti)提醒中國留學生,入境時如何保護自身權利。儘管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的立場是,在初檢或複檢期間,入境者無權請律師,但可以持有律師或合法服務組織的號碼。如果正在接受二次檢查,而且檢查時間超過2小時,可能就是嘗試聯繫律師之時。

「海關人員可能不允許你聯繫律師,但如果有律師的資訊或信件,說明他們代表你,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有更多的權利。如果你是一名非公民學生或研究人員,你可以從雇主那裡獲得一封信,說明你的隸屬關係和所從事的工作。因幫助保護你,同時也可以獲得大學相應官員的聯繫資訊。」

多納蒂說,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的政策是不搜查存儲在雲端的資料。因此,如果入境者有 Gmail,會有下載到手機上的資料以及雲端的資料。一般建議將手機設置為飛行模式。一旦手機被沒收或檢查,又沒有設置為飛行模式,會繼續下載電郵和短信。直到歸還給你。「在通過邊境和入境口岸時,我們應該考慮各種實際問題。但最關鍵的是,入境者權利在邊境處於最低點。」

關振鵬表示,曾有朋友致電他,告知了學生從中國回美國,卻被拒之門外。如今的情況是,在留學生通過入境口岸被接納前都不算是在美國,即使在洲際機場或其他地方,也不屬於美國憲法的管轄範圍。無權聘請律師維護權益。

他分析,就個人而言這是很令人沮喪的,這些人每年乘坐16個小時的跨太平洋航班,疲憊不堪。而登機的人卻說,「對不起,我們把你安排在了二等艙,現在我們要把你送回去。」這些學生也會詢問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但邊境人員不能告訴他們原因,也許進行安全背景調查後,他們可能會再次獲得簽證,但過程繁複。

關振鵬曾致電某個海關邊境助理主任,詢問留學生被遣返一事,對方說,「關先生,你沒有G-28表格,不是他們的律師或授權代表,我不能和你交談。」一句話就被打回票了。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以為撿便宜 華男買賣名牌鞋年入10萬 遭警抄家
加薩獲救人質以中混血女諾亞 探望癌末華裔母親
世報獨家專訪 亞當斯回應華埠訴求:不支持徵收堵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