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國防高官提「拒絕戰略」遏制北京 保衛台灣為重中之重

近日,中國海軍艦艇駛入美國阿拉斯加附近水域,日本稱在其水域邊緣發現中國驅逐艦和疑似潛艇。專家表示,中國的野心已經不止於其附近海域。一名前美國國防部官員提出「拒絕戰略」(Strategy of Denial),呼籲集中美國在各地區的軍事資源,並將保衛台灣作為重中之重,拒絕讓北京成為亞洲霸主。

美國前副助理國防部長科爾比(Elbridge Colby)的新書《拒絕的戰略:大國衝突時代的美國國防》(The Strategy of Denial: American Defense in an Age of Great Power Conflict) 前言指出,美國國防戰略應首先針對中國,其次是歐洲,中東、波斯灣僅佔輔助地位。戰略部署和資源分配應該由這個排位決定。

科爾比在卡內基基金會的討論上批評美國當下缺乏清晰的宏觀軍事戰略,因此無法理清什麼最重要,什麼應該優先,以及什麼並不太重要。美國的國防大戰略的基礎是確保沒有任何別的國家能夠統治和支配世界的任何一個地區。而中國已經發展到有能力稱霸亞洲。

科爾比解釋,中國占亞洲GDP的一半,而北約的歐洲大國-德法-將會阻止俄羅斯主宰歐洲,所以歐洲的威脅遠遠不如亞洲;歐洲佔世界經濟的25%,而且還在下降,所以是二級重要性;中東並不重要,波斯灣的重要性僅僅是因為有石油。

科爾比呼籲拜登政府在對中國的策略上要特別重視軍事。他認為,美中的經濟競爭固然重要,尤其是中國如何故意將美國去工業化並將工業份額和市場份額帶回中國,但「如果美國在軍事上顯出對中國的軟弱,實際上你就縱容鼓勵了北京的侵略行為,最終不得不面對對你不利的條件。所以我希望回到一個平衡點,讓中國不敢再推進,讓我們和盟友相信我們有安全的基礎。」

科爾比新書《拒絕戰略》的意思是拒絕讓北京成為亞洲霸主的戰略。具體做法是在亞洲建立抵制北京的「反霸權聯盟」,讓亞洲國家不要屈服於北京經濟軍事壓力。這種戰略是基於科爾比認為的北京最可能採取的亞洲戰略-即全力瓦解亞洲國家結盟,先用軍事力量讓不太強大的國家順從,比如菲律賓、越南,再通過威懾力慢慢讓剩餘的國家向北京靠攏;如果達成,北京將證明美國在亞洲的聯盟是脆弱的。

台灣在科爾比書中是重點討論案例,它既是美國西太平洋防線的戰略要塞,也是美國「拒絕戰略」的試金石。

科爾比在書中解答了很多美國人的疑惑,即為什麼美國必須優先軍事部署,保住太平洋對岸的台灣。科爾比認為,美國軍事力量主要來自海洋和航天航空技術,所以不能打陸戰,以免重蹈越戰、韓戰的覆轍。

台灣是美國在西太平洋防線的重要一環,防線上聚集了很多財富日本、韓國、台灣、澳大利亞、菲律賓、印尼等等。「如果中國拿下台灣,他們的軍隊可以投射到中太平洋,對日本菲律賓的軍事力量進行破壞。」

科爾比用象棋思維解釋,如果中國輸掉對台灣的軍事行動,它將被迫面對「升級的負擔(burden of escalation)」;而如果中國拿下台灣,將讓中國大膽扣動扳機,台灣不會是中國擴張的終點。

科爾比認為「拒絕戰略」的重中之重正是保衛台灣,因為這是北京的目標,台灣是美國的盟友,同時涉及到美國的威懾力是否能保持。科爾比說,由於資源稀缺,美國不應該同時在別的戰線投放多餘資源,應確保我們能夠保護台灣。他認為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是正確的,這讓日本盟友相信美國將在亞洲集中更多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