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副國務卿:歡迎中國留學生赴美讀人文 科學交給印度學生

美國哈佛大學校園。美聯社
美國哈佛大學校園。美聯社


美國副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24日表示,美國應該歡迎更多中國留學生,但只歡迎他們來讀人文學科,至於科學方面則希望有更多印度留學生攻讀。他也指出,由於安全疑慮,美國的大學現在對於中國留學生來修習敏感科技上,態度和規定也更加謹慎。

路透社報導,康貝爾24日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活動上表示,目前學習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的美國人不夠多,美國需要網羅更多這領域的國際學生,但是應該鎖定印度學生,而不是中國留學生。

康貝爾說:「我希望看到更多中國學生來美國學習人文和社會科學,不是來學粒子物理學。」

中國留學生多年來一直是美國最大的外國學生族群,2022-2023學年度共計將近29萬人,然而學術圈和民間社會有一派認為,美中關係不斷惡化,對於美國智慧財產被竊取的丹,已使雙方的科學合作脫軌,中國學生也經常受到無憑無據的懷疑。

康貝爾也被問到,川普政府2018年推出「中國行動計畫」(China Initiative),著重於打擊中國竊取智財權和間諜活動,不過拜登政府2022年停止了這項計畫。「中國行動計畫」被批評是推動針對亞裔的種族歸納(racial profiling,以種族長相或特徵將之視為嫌疑人),強化了美國的反亞裔情緒。

康貝爾說,美國的大學在支持中國學生繼續深造做了謹慎的嘗試,對於要一些中國學生的活動、和要進實驗室的研究也非常小心,「我確實認為有可能會減少或限制一些特定的訪察權限,而且我們也已經看到很多學校都這樣做了,尤其是在一些有科技學程的美國大學」。

康貝爾指出,有些人認為中國留學生是彌補美國理科生不足的唯一來源,但「我認為我們未來需要看到的最大幅度成長,是來自更多赴美修習科技和其他領域的印度學生」。

康貝爾稱,美國必須當心,不要消除美中之間的連結。至於之前雙方在學術、商業和非營利組織合作方面的任何萎縮,康貝爾說,「中國官員要負最大責任」。

康貝爾稱,「確實就是中國讓這些我們本來希望看到能夠維持的活動難以持續下去」,外國企業高層、慈善家出於人身安全考量,對長期留在中國也有顧慮。

更多太報報導
中國新規懲台獨 美國務院:法律戰無法和平解分歧
禁企業投資中國軍用AI 美財政部公布制定規則
綠卡大放送?川普:在美國大學畢業就應可拿到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