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安全關係走向:特殊性與危險性

最近,台灣內部圍繞民進黨當局不接受「首戰即終戰」,認為這次一種投降主義的說法,進行了輿論大戰。現在更需要的一個判斷是,美台安全關係與台海「地獄景象」之間,是什麼關係。也許,這比討論「首戰即終戰」更加重要。

台灣2024大選前夕,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標名為「台灣保護法案」,要求美國在中國大陸「威脅」台灣安全時,做出應對。520賴清德就職時,美國國會的中國小組成員到訪台灣,對賴清德表示:「美國大選後,無論誰執政,都會支援台灣」。賴清德執政第一個月,美國國會眾議院6月14日通過2025年眾議院版本的《國防授權法案》。內容提及將在台灣設立美軍應急軍火庫,授權美軍,必要時進行海上封鎖的條款。立場激進,「火藥味」十足。

與武裝台灣相關的,還在不久前,拜登接受美國《時代週刊》採訪,再次言及「出兵護台」以及「武器售台」。隨後,拜登政府宣布批准新的對台軍售項目。此外,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到訪台灣。博明沒有重複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發出的,用無人機製造「台海地獄景象」的威脅,而是改稱:美國將為台海「設身定制」一條「固若金湯的護城河」。這是擺出了美軍與台軍將「聯合作戰」的架勢。

民進黨也有自己的私利。為發展「台獨事業」,迎合美國對「中國威脅」的需要,成為其「戰略選擇」。2016年蔡英文執政將台灣安全完全交付於美國。形成美台安全關係上,美國策劃,民進黨執行,中國威脅上「他說是燈,你就添油」的美台模式。

賴清德執政後,美台安全關係繼續提升。6月,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先後接受美國《時代週刊》,英國智庫(Chatham House)的採訪,強調台海局勢危險,「中國是挑釁一方」。強調「兩岸互不隸屬」,「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

美國與台灣產生安全關係,所謂法律依據是美國國會通過的《台灣關係法》(以下簡稱《關係法》)。但該法本身對台灣而言,不是國際條約,不具國際意義。從最近南海仁愛礁一案看,美國不插手,提出來的說辭是:美菲共同防禦條約是1951年簽訂的,那時候,菲律賓並沒有對南海諸島提出主權要求。美國對有條約束縛的盟國,在涉及使用武力時尚如此,台灣指望美國講信義,完全是空穴來風。

民進黨從陳水扁時期,就反覆強調美台安全關係的唯一性。強調台美之間有《關係法》,而其他國家或地區與美國之間沒有。這是民進黨為所謂美國會為台灣「出兵」,推出的宣傳政策。

唯一性決定了美國維護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台灣的利益。如同今天美國採取的「模糊立場」。這種「唯一性」是由美國單方面界定的,因此也是危險的。

中美關係中,只有「三個公報」。中國政府從來不承認《關係法》。國際法上,中國是一個主權國家,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存在美國可以介入中國統一問題的空間。只是在戰略層次上,中美關係中存在台灣問題。這也是中國提出希望美國支援兩岸和平統一的原因。

在應對台獨分裂勢力方面,中國大陸制定了《反分裂法》。最近,大陸「三高一院」又頒佈了對台獨的懲治條例。美台安全關係的所謂「唯一性」,只是民進黨的「自我安慰」。

遺憾的是,賴清德政府仍沉浸在「今年是《台灣關係法》45周年紀念」 的麻醉模式中,這種無視台灣安全,將海峽前景掛在美國戰車上十分危險。應防止民進黨將戰火引到台海邊緣。(作者為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