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關係:為何有如此多美國國會議員前往台北訪問

2022年8月2日,台灣民眾在台北手持標語牌抗議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的資料照片。
2022年8月2日,台灣民眾在台北手持標語牌抗議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的資料照片。

「如果我們開始派遣官方代表團前往檀香山,並會見那些希望夏威夷從美國獨立出來的分裂主義領導人,你會怎麼想?如果我們開始向他們出售武器,你會怎麼做?」

這似乎是一種錯誤的類比,但卻是中國鍵盤俠網軍經常拋出的論點——他們在社交媒體上譴責美國政府官員,特別是美國國會議員對台灣的任何訪問。

中國將自治的台灣視為一個分裂的省份,終將受到北京的控制。因此,對於這些社交媒體用戶來說,美方此類訪問是不可接受的挑釁和對中國內政的干涉。

當然,就像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麥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眾議員本周的台灣之行,華盛頓和台北對這些訪問的看法截然不同,台北認為自己與中國大陸不一樣,有自己的憲法和民主選舉的領導人。

但這確實提出了一個問題:他們此行的目的是什麼?此行是有助於威懾中國的真誠支持,還是僅僅是一種宣傳噱頭,旨在激怒北京並強化一種觀點,即華盛頓有意讓台灣永久(與中國大陸)分離?

這些訪問並非沒有後果。美國如何處理與北京和台北的關係,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當前台海兩岸的緊張僵局究竟是會持續下去,還是會變得更糟。

「我們來這裏是為了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並表達我們對民主價值觀的共同承諾的聲援,」美國國會議員阿米·貝拉(Ami Bera)和馬里奧·迪亞斯·巴拉特(Mario Díaz Balart)在一月份結束訪問台灣時說。他們是1月13日台灣總統大選後第一批前往台北「朝聖」的人。

美國鷹派眾議員加拉格爾曾在去年告訴《衛報》稱,北京的目標是「讓我們在世界舞台上處於從屬地位、受到羞辱和變得無關緊要」。現在,他與一些同事一起抵達台北訪問。他們很可能不會是最後一批。2016年以來,美國國會代表團橫跨太平洋抵台訪問的數量急劇增加。例如,2018年就有六名議員出訪台灣。據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統計,去年共有32位美國議員到訪台灣。

台灣總統蔡英文(中)與美國眾議員阿米·貝拉(Ami Bera)(右)和美國眾議員馬里奧·迪亞斯-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左)在台灣台北會晤時合影(2024年1月25日)。
台灣總統蔡英文(中)與美國眾議員阿米·貝拉(Ami Bera,右)和馬里奧·迪亞斯-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左)在台北會晤的資料照片。

這種趨勢得到了台灣現任總統蔡英文的積極鼓勵,美國方面似乎也沒有阻止。事實上,拜登總統是迄今為止在捍衛台灣的問題上最為明確的美國領導人,但與此同時,他仍然繼續致力於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

加拿大前情報官員、蔡英文總統的前顧問J·邁克爾·科爾(J Michael Cole)說:「這很重要。」他說,「美國一直說我們對台灣的承諾堅如磐石。但這項工作需要對公眾展示。這就是讓北京感到不安的原因,也是記者們對此進行報道的原因。」

與拜登去年11月簽署的8000萬美元(約6300萬英鎊)贈款不同,這些訪問也是美國向台灣人民再次保證他們言出必行的一種低成本方式。

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學者陳方隅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高層互訪增強了人們對美台關係的信心。」

他解釋說,此類訪問促使那些仍然懷疑如果台灣受到中國攻擊,美國是否真的會出現的人對美國採取更加友好的態度。

然而,這裏還有其他人接受了陰謀論,其中許多來自台灣海峽對岸,即美國正在將台北推向與中國開戰的路上,就像陰謀論者所說的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爭一樣。

與此同時,美國國會議員們來到這裏也有自身的理由,但並不總是無私的。前往台北「朝聖」越來越成為右翼人士向國內選民炫耀其反華資歷的一種方式,儘管如今,左翼人士似乎同樣熱衷於證明自己對北京的強硬立場。

出訪頻率的增加和毫不掩飾的宣傳揭示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已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

「2016年之前,人們認為來這裏參觀應該低調,」陳方隅說,「他們想避免激怒中國。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無論他們做什麼,都會激怒中國。」

台灣與美國國會的關係深厚而且悠久。1979年,卡特總統與台北斷絕關係並承認北京之際,是美國國會強迫他簽署了《與台灣關係法》。這一法案至今仍支撐著美國與台北的關係。該法案明確承諾美國反對任何試圖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的作法,並向台灣提供足夠的武器來防禦中國。

上世紀70年代,台灣是軍事獨裁政權,它的美國盟友是共和黨。「冷戰」的氣氛仍然寒氣逼人,台灣的島嶼被視為對抗共產主義的堡壘。今天,反共主義可能仍然發揮著一定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與民主國家展現團結。台灣不再是共和黨的事業。在特朗普發動貿易戰、圍繞新冠病毒起源的爭論,以及在美國發現間諜氣球等事件之後,美國人對台灣的支持現在已在兩黨中蔓延。

除此之外,美國與台灣還有著重大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特別是在半導體貿易方面。

這就意味著,與烏克蘭問題不同,美國國會中沒有人呼籲美國削減對台灣的軍事支持。如果有的話,那也是相反的。

中國媒體對佩洛西訪台的反應,包括報道中出現的一張地圖,顯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進行軍事演習和訓練活動(包括實彈演習)的地點。
中國媒體對佩洛西訪台的反應

但有個問題仍然存在——這些訪問是弊大於利嗎?當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在2022年夏天來到台北時,北京方面首次發射彈道導彈穿過台灣島上空,包括首都台北的上空。佩洛西訪台後進行的民調顯示,大多數人認為那次訪問損害了台灣的安全。

如今,經常能聽到台灣研究人士引用羅斯福總統的一句老話:「說話輕聲細語,但要帶上一根大棒」。 科爾表示,這正是美國和台灣目前在做的事情。他說,美國國會層面的訪台可能是象徵性的,但對台北和美國國會議員來說都是很好的公關行為。他們的訪問並觸碰北京的底線,當然佩洛西的訪台之行除外。

但是,科爾問道,這些訪問對美台關係到底意味著什麼?畢竟,「真正實質性的方面……例如在情報、國防等方面日益加強的高層交流,這些都不會成為新聞」。

「這些都是建設性的,」他繼續說道, 「但美國堅決要求台灣政府不得公開這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