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全面撤軍之後,伊拉克將陷入教派、種族與經濟惡鬥之淵

文/蔡又晴

圖表設計/游承穎
圖表設計/游承穎

伊拉克十月初爆發大型示威,主要集中在巴格達以及南部什葉派勢力為主的省市,訴求主要是反貪腐,由於伊拉克目前的失業率高達25%,上街的民眾對官僚政治十分不滿群,伊拉克軍隊又使用實彈鎮壓抗議民眾,導致一百多人死亡。讓示威抗議越演越烈。

其實伊拉克的問題由來已久,包括了國家重建無力,又因為連年戰禍,海珊(Saddam Hussein)時期遭到國際制裁,海珊下台之後又陷入伊斯蘭國內亂,加上掌權派系內鬥,又缺乏資金重建基礎建設,才會導致民生凋敝。當經濟不好,民族主義就會上升,越加反對外國勢力干涉,問題是伊拉克政府還不夠健全之下,少了美國原先扮演的「穩定者」角色,就會陷入動亂,等到美國真的全面撤軍,伊拉克的內部問題會爆發得更快。

美軍駐軍特權多,撤軍立刻引反彈

伊拉克的新政府算算已經有16年的歷史了,從2003年美國推翻海珊開始算起。美國解散了伊拉克政府,重建臨時政府,同時舉辦議會選舉。過去在海珊任內,政府是由遜尼派主導,雖然什葉派在伊拉克人數占多數,但是海珊用武力強硬鎮壓,來維持遜尼派的領導,但是在美國重新開放選舉之後,什葉派逐漸取得權力中樞。

美國面對伊拉克百廢待興的政局,一開始只能用武力強迫重建,就像當初重建日本一樣,只是伊拉克不是日本,沒有那麼順服。美國很多建設,看在當地人眼中,只會覺得是換一個壓迫者,而不會覺得美國是拯救者。

例如美國等西方盟國在巴格達建立綠區(Green Zone),在這方圓十公里的範圍內,一般伊拉克人民不能進入,全都是西方國家的使領館跟住宿區,相對於伊拉克社會的凋敝,綠區裡面卻是資源充沛、特權處處。美國設下非常多的安檢關卡,一般車輛經過如果美軍揮手攔車沒有立即停車,美軍都可以直接開火。光是這樣被打死誤傷的伊拉克民眾就不知有多少,半島電視台常常都有這樣的報導。

直到2011年美軍才把綠區的管理權移交給巴格達政府,但是當中豪奢紙醉金迷的生活並沒有改變,這一切都讓伊拉克人看了更加憤怒,尤其達官貴要在綠區的種種行徑,都讓飽受政府貪腐跟經濟凋敝的伊拉克人民感到不滿。美軍的存在其實就是變相的特權,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抗議行動中,民眾會對外國勢力特別反感。

什葉派難敵伊斯蘭國,內戰多年經濟疲軟

美軍扶持下的伊拉克政府,雖然讓主流什葉派掌握,但就算在伊拉克的什葉派當中,還是免不了會有各種派系,同時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一直嚷著要獨立,動不動還要脅要發動公投,加上2014年伊斯蘭國吞噬掉伊拉克大量土地,伊拉克的中央政府其實領導力十分薄弱。當時為了對抗伊斯蘭國,美國給予北部庫德族極大的支援,不但有大批軍事援助,同時還承諾賦予高度自治權,逼迫伊拉克政府不得抗議,讓庫德族幾乎可以不受中央政府節制。當時連北部主要油田基爾庫克,都由庫德族直接接管。

伊拉克的西部則是被伊斯蘭國佔領大半,伊斯蘭國(ISIS)是屬於遜尼派的激進武裝組織,從2014年開始猛攻,攻下包括西部最大安巴爾省(遜尼派聖城費盧傑)、北部的薩拉丁省、尼尼微省(首府摩蘇爾),在尼尼微省中有伊拉克最大的摩蘇爾水壩,同樣都被伊斯蘭國掌控,伊斯蘭國甚至打通了通往敘利亞的邊境城市加伊姆(Qaim),讓兩邊的聖戰組織可以自由來往。伊斯蘭國接著一路往東,居然打到距離首都巴格達只剩下60公里的距離,可以想見當時伊拉克政府有多狼狽。

這場內戰直到2017年12月9日,才在伊拉克總理阿卜杜勒・邁赫迪(Abdel Mahdi)宣布勝利。但是戰後的重建非常困難,根據保守估計死亡人數將近十萬人,同時導致四百多萬難民流竄全國各地。總理邁赫迪剛剛經過改選,2018年10月才成立新政府,可想而知才剛剛打完三年多內戰,國內經濟情勢非常的差,伊拉克的失業率目前高達25%。

民眾對於新政府極度缺乏信心,邁赫迪的政黨並沒有如預期,在國會中搶下足夠多數,只能跟另外11個政治團體組成執政聯盟,而且他的聯盟中居然沒有國會另外一大派系庫德族政黨,就能看出庫德族對他並不信任。在這一次的各地抗議當中,什葉派重要領袖薩德爾(Moqtada al-Sadr)公開要求政府下台負責,薩德爾被視為是伊拉克的地下總統,目前伊拉克擁有最多席位的政黨「邁向改革聯盟」(تحالفسائرونللإصلاح‎),就是將薩德爾視為精神領袖。薩德爾要求該黨議員抵制政府的改革方案,等於踹了執政黨總理一腳,也為自己的未來奪權鋪路。

總理邁赫迪其實對各地省市控制力都很弱,這次在鎮壓巴格達跟南部省市抗爭中,軍隊與安全部隊扮演主要角色,其實就是中央政府對當地警察不信任。簡單講,伊拉克還沒有辦法真正「國家化」,伊拉克中央政府的威望,很大成分是靠美國在當靠山跟支持,但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已經對撤軍伊拉克勢在必行,過去美國在伊拉克的駐軍高達五萬人,現在只剩下5000人,而且人數還在繼續減少,包括文職人員等都已經先離開伊拉克,這樣丟了就跑的氛圍,當然會讓已經影響力薄弱的伊拉克政府更加腹背受敵。

在目前的動亂範圍當中,主要都集中在什葉派掌控的中部、南部的九個城市跟巴格達周邊,反而西部的遜尼派大城跟北方的庫德族自治區沒有動亂。但是明明什葉派是伊拉克多數,同時不但在議會中,什葉派背景的四個執政勢力佔了有國會一半的席位以上,同時掌控握有實質行政權的總理職位,(根據伊拉克慣例,伊拉克總理,由人口占多數的什葉派擔任,議會議長由遜尼派擔任,總統由庫德族人擔任),那怎麼會什葉派自己內部先動亂呢?主要就是因為美國撤兵之後,讓各地群雄蠢蠢欲動,想要將邁赫迪取而代之。

伊朗大力扶持伊拉克經濟,要拓展什葉派勢力

伊拉克經濟的困頓不前,跟美國制裁伊朗也有關係。伊拉克現在幾位什葉派領袖跟伊朗的關係都非常深厚,畢竟伊朗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最大國家,在當時庇護了很多被海珊迫害的伊拉克什葉派信徒。

總理邁赫迪本身就是虔誠的什葉派信徒,他的學識很好,在法國普瓦捷大學(University of Poitiers)拿到經濟學博士。在1979年伊朗爆發革命之後,他立刻到伊朗參加伊拉克流亡什葉派組成的伊斯蘭革命委員會,直到2003年,美國把海珊趕下台之後,他才回來從政,歷任過財政部長、副總統跟石油部長,風評不差,專業也夠,跟伊朗的關係非常親近。

另外一位就是伊拉克最大政黨的精神領袖薩德爾,薩德爾是什葉派宗教領袖家庭出身,一直都是地下游擊隊的領袖,他所率領的「邁赫迪軍」以對抗美軍聞名,薩德爾一直要求美國撤軍,還給伊拉克人民獨立自主。邁赫迪軍的武器來源當初就是伊朗,薩德爾過去也有很長時間住在伊朗,跟伊朗關係密切,沒想到後來跟伊朗一刀兩斷,不但拒絕伊朗援助,甚至向伊朗嗆聲,不要干涉伊拉克內政,讓伊朗政府十分惱火,甚至直接點名絕對不會接受薩德爾陣營組閣。

伊拉克跟伊朗之前的經濟來往非常頻繁,伊朗是伊拉克第二大進口商品來源國,在2014年的伊斯蘭國內亂時,伊朗出人、出錢、出力,不但出口大量民生用品到伊拉克,也供應軍火,還派出部隊協助圍剿伊斯蘭國。兩國本來就有歷史淵源,伊拉克南部就是當初波斯國的一部分,因此雙方交流很密切。不過在美國總統川普去(2018)年五月開始公開跟伊朗決裂之後,兩邊的經濟交流越來越困難。

伊拉克因為基礎設施在歷年戰爭中大量被破壞,電力跟天然氣都需要大量從伊朗進口,其實伊拉克本身不缺天然氣,但是加工天然氣的設備跟工廠大都毀於戰禍,近年來也無力重建,只能依賴伊朗。如果不能進口電力,就會導致城市運作停擺,而基礎設施的停止運作,而這正是這次大規模抗議的原因之一。包括了東部的巴斯拉、米桑等大城,只要德黑蘭不供電,全城就會陷入一片黑暗,伊拉克全國大約有40%的電力仰賴伊朗。

美國後來雖然讓步,同意給予伊拉克特殊地位,讓伊拉克繼續輸入伊朗天然氣跟電力,但這都已經造成伊拉克重建的雪上加霜。另外伊拉克跟伊朗還有聯合開發油田的計畫,伊朗可以提供技術跟資金來協助重建伊拉克的石油工業,但是現在一切都被美國阻止喊停,雖然伊朗受傷很重,但傷敵一千,自傷八百,對伊拉克的經濟自然也是損失不小。另外伊朗也控制著部分伊拉克的水資源,流經伊拉克的幾條大河上游。伊朗都建有大型水壩,因此只要大量抽水,就會導致下游的伊拉克瓦西特省和巴斯拉省陷入缺水危機。

伊拉克未來的引爆點:庫德族自治區

伊拉克的庫德族目前存在著三股最大的力量。分別為伊拉克庫德斯坦自治政府(Kurdistan Regional Government),自治政府由庫德斯坦民主黨(簡稱PDK)和庫德斯坦愛國聯盟(簡稱PUK)聯合組成。、土耳其的庫德斯坦工人黨(Kurdistan Workers Party,簡稱PKK)還有親敘利亞的庫德斯坦民主聯盟黨(Democratic Union Party,簡稱KDP)。這些勢力有時合作,有時水火不容,端看局勢對誰有利。

伊拉克有700萬庫德族人口,庫德族在伊拉克北方四個省(包括艾爾比勒省、蘇萊曼尼亞省、杜胡克省、哈拉卜賈省)建立自治區。後來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庫德族聲稱周邊多個省份都有大量庫德族居住,理應納入自治區,庫德族還控制有兩大油田區——摩蘇爾與基爾庫克,油田管線直通土耳其。

庫德族在伊拉克議會內有一定的參政空間,兩個主要的庫德族政黨是庫德斯坦愛國聯盟,有17席,前任跟現任的伊拉克總統賈拉勒・塔拉巴尼(Jalal Talabani)、福阿德・馬素姆(Fuad Masum)都出身這個政黨。庫德斯坦民主黨,在議會有25席,在國會329席當中拿下42席、7%的席位。

2017年9月,伊拉克的庫德族自治區曾經強行舉行獨立公投,結果92%的選民支持獨立。這件事情掀起了軒然大波,伊拉克立刻派兵強勢鎮壓,各國也群起反對。但是近來土耳其大舉揮兵入境庫德族領域,卻可能帶來更嚴重的危機。

土耳其境內庫德族人口最多,達到1400萬人,因此對庫德族也最為強硬,土耳其境內的庫德族工人黨也頻頻發動恐怖攻擊反擊。土耳其南下進入敘利亞北部省分,攻擊敘利亞庫德族武裝「敘利亞民主力量」(Syrian Democratic Forces,SDF),除了土耳其正規軍之外,還有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武裝部隊自由敘利亞軍(Free Syrian Army,簡稱FSA),這次的攻擊當然會引發早已在敘利亞北部建立勢力範圍的庫德族反彈。但是除了敘利亞北部動亂之外,還可能會把西部的庫德族趕到伊拉克一側去,如果戰爭行為持續升溫,對庫德族的攻擊越來越不人道,到時恐怕會引發庫德族的連鎖反應,成為伊拉克未來背後的芒刺。

更多關鍵評論網報導

從「No-Bra」到「聖旻先生」:Sulli雪莉與保守的韓國社會風氣
父母想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之前,先問他們這五個問題
喝湯不是「drink soup」,常講錯的八個飲食相關英文
「美國應正式承認台灣」的白宮請願案,只是一場集體狂歡?
從《小丑》談群體效應:我們的社會,比高譚市更瘋狂

更多國際相關新聞
決戰超級星期六 英國脫歐新協議3個可能
與歐盟關稅戰將開打 川普稱美國不會輸
狂愛騎重機 杜特蒂總統官邸摔車受輕傷
空污奪命!歐洲2016年有41萬人早逝
她36歲生44個孩子 醫摘子宮:別再生了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內訌?蘇嘉全妻證實將退黨參選
國民黨將開除 李正皓反擊喊告
套房月租7500 電費1萬2傻眼了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