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 都躺平了?

台積電千里迢迢赴亞利桑納設廠,令台灣與美國職場文化形成強烈對比;台灣工程師「吃苦耐勞」映襯之下,美國勞工更顯得「懶惰」與「難管」。工會、跟保護勞工的法律等創造出來的安逸環境,或已成為阻礙美國前進的桎梏。

在美國工作幾個月後,有台積電工程師如此感歎「台灣人工作真的很拚」。在台積電工作五年多,加班是常態,經常一天工作10小時甚至是12小時。而反觀美國的同仁,他們更在乎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對加班較為排斥,下班後通常不願意理會工作上的事。

除了台灣工程師認為,台灣勞工比美國勞工更加吃苦耐勞外。美國工程師也因持有相似看法,不太「敢」去台積電工作。在鳳凰城某國防企業工作30多年的工程師魏先生,就直言在美國職場工作多年,更習慣這邊比較「慢節奏(Laid-back)」的職場文化。加上疫情之後,許多公司允許遠程工作;這些「優厚」待遇,令他不願意離開現有公司。更直言倘若讓他去台積電,他也拚不動。

台積電能在晶片加工方面,取得全球領先地位,與台灣企業文化,脫不了干係。有曾在英特爾工作超過14年的工程師認為,英特爾要建成如今台積電在鳳凰城工廠的進度,需要三年時間,而台積電僅要一年多。

而相比美國的包商,台積電也似乎更傾向與台灣的協力廠商合作,因為彼此更熟悉對方的工作態度。僅僅從工作效率的角度看,台灣的企業文化,似乎已勝過美國;亦折射出美國當前的職場環境,可能是阻礙美國前進的絆腳石。

華盛頓郵報在10月31日以「美國勞工生產力日益低下」為題,報導美國職場如今的「上班摸魚」狀況,並稱在新冠疫情後,勞工「躺平」混日子的現象達到高峰。而且在知識性勞工(knowledge workers)中,體現的更為明顯。包括谷歌、Meta及微軟等在內的科技公司,其CEO都在想方設法提高員工的生產效率。微軟CEO Satya Nadella稱,科技行業僱主陷入焦慮,因為他們不知道員工努力工作的程度是否足夠。

美國職場如今較為寬鬆的工作環境,其實與工會、勞工法等脫不開關係。這些措施的設計初衷,是為了避免「血汗工廠」的出現,讓員工免於被僱主壓榨。可是過多的保護背後,也是對人性的考驗;試問在寬鬆的環境下,有多少人能做到自覺,完成對得起薪水的工作。

當然台積電那樣動輒10至12小時的工作時間,是否太過「壓榨」,確實值得商榷。不過他們努力工作的態度,與對職業的投入,或許有值得美國勞工學習的地方。畢竟國際競爭不進則退,美國如今走下坡路的製造業想要振興,除了前總統川普、現總統拜登搖旗吶喊外,更重要的是勞工的奮鬥,而不是在較為嚴苛的勞工法保護下,整天想著上班摸魚混日子。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招生人數迅速滑落 紐約一所200年歷史的學院將停辦
詐騙集團以「幸運兒」做餌 釣信用卡個資
史上最大河流恢復工程 加州俄州合作 將拆4水電站大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