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哥大學運餘波盪漾 眾院通過反猶太法案引爭議

4月17日,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團體發起抗議以色列在加薩發動軍事行動,呼籲校方停止與力挺的企業組織往來。他們搭帳棚準備長期抗戰,隔天校方決定報警處理,超過100名成員遭到逮捕,1場為加薩發聲的學潮運動火炬被點燃。

美國各地超過100所大學,加上其他國家20多所大學加入抗議聲援的行列。

名列長春藤聯盟名校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生運動的淵源頗為深遠,無論是越戰、反種族隔離和近代的伊拉克戰爭,對於反戰與種族平等的議題挺身而出,學運的傳統已經內化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部分。

曾參與反種族隔離抗議的非裔美國種族研究學者奈森說,這次學生為了伸張抗議加薩戰爭的訴求而不惜佔領學校大樓的熱血情況,和當年學運的慘烈不相上下。

歷史學教授奈森指出,「哥倫比亞大學最終演變成佔領5棟大樓的行動,持續了7天,在警察入校來處理之前,這激發了全國各地人們的想像,他們開始效法這些行動。」

1968年的示威為哥倫比亞大學樹立了學運的里程碑,而在大學評比機構College Factual新聞科系,排名名列第6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加薩抗議活動讓學生躬逢其盛,學習不再是紙上談兵。

身處新聞事件的最前線,他們深入訪談示威成員,觀察校方的處置與警方的行動,以記者的身分紀錄整起事件的歷程。

哥大新聞系學生布拉托表示,「我認為在過去幾天,我們已經意識到發展中的新聞事件,報導必須可靠、準確和公正。這種情況下,學生新聞非常重要。」

哥大新聞研究所學生斯瑞尼瓦森則說:「我們很感激有這個機會,講這裡發生的事件,告訴外界這裡都是學生,他們是人,很清楚自己的訴求。」

這次的抗議引爆好幾個爭議點,其中校方該不該借助警力處理。看到手無寸鐵的學生被警察追捕,銬上手銬,很多師生也開始質疑學校的處置是否得當。

哥大新聞研究所學生吉娃表示,「警方橫掃校園帶來的威脅感,隨時都能入校。我們接收的訊息是警車聚集和包圍校園,這很嚇人。我是這裡的學生,但警察卻針對學生。」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抗議學生說道,「我主修英文,拜託別辜負我們。」

哥倫比亞大學和發起抗議的學校營地最終都被拆除,但引發的質疑卻仍餘波盪漾。

以哈戰爭爆發之後,校園開始傳出反猶太言論,由於擔心引爆衝突,來自政界和商界的壓力湧入校園。眾議院更在1日通過共和黨議員提出的「反猶太意識法案」,擴大解釋反猶太的言論與行為定義。

連擁有猶太背景的紐約州民主黨眾議員奈德勒(Jerry Nadler),都投書《華盛頓郵報》表達反對立場,認為法案無法遏止反猶太言論,除了侵犯師生的言論自由權,還會造內黨內意見分歧;呼籲參議院表決時三思,避免再次激化對立。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說:「暴行抗議不受保護,和平的抗議才是。當暴力發生時是違法的,破壞資產不是和平示威。」

有聲音批評拜登對抗爭的定義過於簡化,政府和校方也並未仔細理解與處理學生的訴求,也並未思考言論自由的界線。警方一味地壓制恐怕只會激起更大的反作用力,為未來的亂局埋下種子。

校園原本是激盪不同意見的自由天地,現在卻受到外力介入,反而箝制了思考。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快閃抗議、紮營示威 美校園挺巴學潮持續
美國哥大學運餘波盪漾 眾院通過反猶太法案引爭議
美大學校園挺巴示威蔓延歐洲 拜登發聲譴責反猶太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