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第一代華人移民如何參政?
11月5日,美國將迎來總統大選及國會選舉,同一時間,美國多個地方也會舉行地方性選舉。在傳統華人移民聚居的舊金山市,於今年的地方性選舉中,也出現了不少第一代華人移民女性參選的身影,當中包括參選舊金山市的市議員(San Francisco Board of Supervisors,舊金山市的立法部門)、市長等職位。
這些候選人當中,有人來自中國大陸,也有人來自香港,都是少年時期來到美國,目前已經在當地生活了接近二十年以上。相比起傳統的第一代華人移民,她們在美國接受過高等教育,語言上沒有那麼大的障礙,但也不像普遍在當地出生的移民二代那樣,只有美國的生活經驗,這使得她們能夠更貼近華裔及亞裔選民關注的訴求。
陳小焱:希望今次競選能夠更鼓勵華裔的公民參與
來自中國廣州的陳小焱(Chyanne Chen)於15歲的時候,隨着父母移民來到舊金山,目前已在舊金山居住了24年。過去在中國主要埋首在學業的她,到了美國之後,她有了參與社會服務的機會,直言是打開了另一種對於生活及人生的認知。陳小焱告訴BBC中文:「當時中國廣州沒有社會服務,考試高分就可以了,那是唯一要做的事。」
到了美國不久,陳小焱就開始接觸當地的非牟利機構、社區青年中心,並且參與其中,例如一些幫助新移民融入社會的機構,也在這樣的環境下接觸到亞裔以外的族裔,彼此之間進行不同的交流,「以及社會上的一些議題,例如環境公義。」
對於在地社會有了認知,也慢慢參與進不同的社會組織裡頭,陳小焱過往曾經做過工會組織的工作,也倡議及爭取移民及勞工的權益,並且提倡不同族群之間的理解與團結,後來她亦加入了美國民主黨。這些經驗的累積,也讓她順利成章地踏上了參政之路,今年舊金山的單數行政區1、3、5、7、9、11改選市議員,陳小焱成為了舊金山第11區市議員候選人,這也是她第一次參選。
談起參選的原因,陳小焱認為目前舊金山市議會裡面華人代表並不足夠,目前舊金山約有兩成人口為華人,惟市議會的11名代表中,目前只有一個市議員是華人,「三藩市(舊金山)有大約三成人是亞裔,而且那名市參事(市議員)亦面臨連任壓力,對於我來說,三藩市有這麼多亞裔,但一個亞裔代表都沒有的話,這是不能接受。」
2021年新冠疫情期間,一名華裔老太謝蕭珍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唐人街街頭遭到一名白人男子詹金斯襲擊,當時美國多地亦接連有亞裔長者遭受襲擊,隨後掀起反歧視亞裔的浪潮。
陳小焱表示,作為亞裔及華裔的長者,對於這些歧視及襲擊會感到無助,「如果沒有人懂得我們的社區、心聲,是很難為我們去發聲和爭取(權益),發聲是真的能夠代表到我們社區的需求。」
精通廣東話、普通話、英文的陳小焱,加上過往社區工作的經驗,認為自身的背景能夠切合到華裔及亞裔社群的需求。陳小焱指,過去參政的華裔主要是在美國長大的移民後代,像她們這種具移民背景參政的華裔人士並不多,「華人社區對於政治參與的熱情不高。」
作為華人移民女性,這次參與市議員選舉的經歷,也讓她體驗到外界加諸在她身上的眼光和期望。陳小焱是兩名女兒的母親,在競選的過程中,也有人認為她應該留在家庭裡面擔任母親及照顧者的角色,「有些社會上固有的刻板印象,外界會覺得你是一個母親,你要有母親的樣子,要做母親該做的事情。」
得到家人的支持下,她認為今次的參選也是與女兒共同成長的一課,「希望今次競選能夠更鼓勵大家,無論是(移民)一代、二代,在公民參與裡都要一起共同成長。」
美國大選2024
黎慧心:需要有聲音代表華人社區
同樣因為母親的身份參政而遭到質疑的,還有來自香港、參選舊金山第三區市議員候選人黎慧心(Sharon Lai)。黎慧心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表示,對於參選人雙重標準的困境,不只是放在華人女性身上,「而是所有女性都在面對,我很經常被問到,你的小朋友真的很慘,這也是雙重標準的一種,我肯定他們不會跟男性候選人這樣說。」
她表示,由於女性被視為是家庭裡面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的參選被視為是對他們(小孩)有負面影響。」這也是黎慧心第一次參選,自16歲獨自赴美留學之後,至今已經在美國居住了25年,過去她曾經擔任多年公務員,曾為舊金山交通局董事會董事,也於商界及非牟利機構工作過。
今次選擇投身市議員選舉,同樣也是認為現在舊金山市議會裡面華人代表不足,未能真正代表到華人社區,「只有一位是華人,數字上也看到是未達到可以proportionality(相稱性)地代表華人社區的聲音。」。
另一方面,疫情期間為舊金山帶來很大的轉變,「我覺得現在城市裡面解決問題的效率太低,我相信政府可以有更高效率去運作,但前提是需要有能力、做實事的人參與其中。」
黎慧心參選的第三區位於舊金山的東北部,也是唐人街的所在地,是在西岸地區美國華人最大集中地,「但第三區長久以來都沒有一位母語是廣東話的市參事(市議員),所以今次有這個機會可以選擇一位母語是廣東話的候選人,我們的社區都是很支持和很興奮。」
然而,黎慧心的移民身份,有時會遭到來自對手的攻擊,「他們在言語間會暗示或者明示我是新來的,外國社區有個字叫做perpetual foreigner(永遠的外國人),主流社會覺得我們移民人士都是新來的,無論我們在社區貢獻了多久。」
但她認為,即使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候選人,亦未必具有很大的優勢,在她眼中,有否實力勝任競選的職位才是關鍵。作為移民,她認為自己也更能了解到移民面對的困難與處境,「第三區有很多移民人士。」
過去華人總被視為是遠離政治的一群,黎慧心坦言,在前往美國之前,自己對於香港政治亦沒有太留意,到了美國生活之後,在學習適應美國制度的過程中,慢慢認識到自己的權益,「發生了很不合理的事情時,如果不去爭取,就沒有人發聲。」
如是也讓她感受到華裔社群需要在政治的參與裡面佔一席位,讓族群的需要及聲音被聽見,也是她為什麼認為華人代表的存在如此重要的原因。
李愛晨:保守勢力的參政
學術界泛稱在祖籍國出生、18歲前隨同父母移民的群體為「1.5代移民」,與第一代、二代華裔移民不同,1.5代華裔移民更是夾雜於兩種文化之間下成長。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社會學和亞美研究學終身講座教授周敏曾經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解釋,1.5代華裔移民在融入主流社會的同時,亦會透過捐助和參與社區活動等方式回饋社區,其中部分會通過參政為亞裔、華裔群體爭取權益。
代表共和黨參選舊金山市長選舉的李愛晨(Ellen Lee Zhou),16歲的時候隨父母從中國台山移民到來舊金山,今年55歲的她已在這個城市生活了39年。李愛晨告訴BBC中文,在農村長大的她曾在少年時期輟學幫助家裡種田,到了美國之後,她有了再次接觸教育的機會,並且順利完成大學學位。
此後做了多年公務員的她,在2018年舊金山首位移民後代華裔市長李孟賢去世之後,她第一次參與市長職位的競選。「當時有社區人士找我,說我又姓李,叫我不如嘗試去選吧。」
作為基督徒的她在禱告之後,便決定參選,那次選舉,她敗給了舊金山現任市長、也是首位非裔美國女市長布里德(London Breed)。
事隔一年,完成了餘下的任期後,舊金山再次進行市長選舉,同樣由布里德勝出,那是李愛晨第二次參選市長職位,在七名候選人當中,她獲得的選票排名第二,共有25,006票,佔13.92%。
當時,李愛晨一幅諷刺布里德的政治廣告,引起種族歧視及性別歧視的爭議,其後廣告公司將廣告牌下架。
到了今年,是她第三次競選舊金山市長一職,她認為自己有勝算的機會,這次共有13人參選,但媒體報導的五位主要候選人中,並不包括李愛晨。
李愛晨打着保守派的旗號,提倡反對大麻、禁止非法移民、反對跨性別等保守倡議,她說,她是一名母親、是共和黨人、也是一名移民。
過往舊金山是民主黨常年的票倉,也是以自由主義聞名的城市,但在疫情期間也面臨着犯罪、無家者、毒品和教育等問題。由於華裔選民人數占約五分之一,故市長的主要候選人亦設法接觸華裔選民爭取選票,李愛晨認同華裔選民的選票頗為關鍵,但這些選票不一定會因為她是華人候選人而投向她,「所以我覺得可惜的就是華人不團結,太可惜了,如果全部投給我,我就會自動贏了。」
走出來參選,她說是基於自己對現況看不過眼,也認為自己是為了「保護下一代」而參選,「我們不可以因為是華人而沉默,我們因為是華人更加要活躍。」
對於選舉,她是積極參與。然而,在這期間,她有着一種夾在中、美身份之間的困頓,「現在我出來參選,有本地的人說我是『Chinese Spy』(中國間諜),但我回大陸的時候,又有人說我是美國回來的間諜,兩邊不討好,真的很慘。」
🇺🇸美國大選報導看更多
美國大選投票、開票日期、選舉制度、有哪些搖擺州?重點一次看
盤點賀錦麗、川普對台發言、關係 台灣不論誰當選「都要加強國防」
賀錦麗概念股有哪些?美國大選如何抓住賀錦麗政策紅利?一文掌握賀錦麗概念股
川普交易是什麼?川普交易概念股有哪些?如何提前押寶川普勝選行情?
美國總統大選回顧百年25屆選戰 小羅斯福領民主黨執政12年創紀錄、史上5人「以少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