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與歐洲極右派的崛起和掌權,對台灣來說是福還是禍?

文:狄賽爾(淡江大學歐洲研究博士班學生)

在台灣大家對美國即將於今(2024)年11月5日舉行的總統大選一定不陌生,媒體頻繁報導美國前總統川普即將與現任美國總統拜登一決勝負,角逐美國第48任總統大位。

大家都知道這場選舉對台灣很重要,可是今年還有另一場攸關台灣未來重要的選舉卻較少被提及,也就是即將於6月6日起迄6月9日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

這兩場分別在美國及歐洲舉行的選舉,分別以不同方式影響台灣的和平穩定。

川普成為歐洲極右派政黨崛起的典範

2016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對歐洲政治生態的最大影響,就是極右意識形態的正常化。

川普對移民及民族主義等敏感政治議題的關注,引發歐洲有著相似意識形態的極右運動產生了共鳴,川普在美國的成功也鼓勵歐洲極右派領導人採取類似的策略來激化國內社會不滿的選民。

近年來,歐洲極右派政黨成功崛起,導致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運動在歐洲大陸各國蔓延,從英國和法國到匈牙利和義大利,極右派政黨已經成功地利用了選民對移民、經濟不安全和民族認同的焦慮感,成長茁壯,今年即將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將是對歐盟未來走向的關鍵考驗,被視為是檢驗歐洲是否近一步靠向極右的關鍵指標。

由於極右派政黨的政治理念涵蓋排他性民族主義、反移民立場以及對歐盟抱持懷疑甚至排斥的立場,如果極右派在本屆歐洲議會選舉結果中,獲得大量歐洲選民支持,可能對歐洲政治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也連帶波及台灣的外交處境,甚至國家生存安全。

川普或拜登,不論誰當選中美對抗將持續

在美國不論是拜登所屬的民主黨,還是川普所屬的共和黨,兩黨長期以來不分黨派對台美關係表達堅定支持。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今年2月訪台時就公開表示「無論是誰入主白宮,對台灣的支持都將繼續」。

可是儘管如此,川普與拜登在處理台灣議題上,明顯採取全然不同的領導風格。

美國現任總統拜登的外交政策方針強調多邊主義以及與盟友和夥伴的密切合作,拜登2021年上任後積極修補與德、法等歐洲盟友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同時與印太地區的理念相同國家如日本、韓國、紐澳等國加強雙邊合作關係,以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也公開發表保護台灣免受中國侵略的承諾,鑑於中國對台脅迫、軍事恫嚇,持續升高,美國政府這項承諾至關重要。

反之,川普對中國的對抗態度可能會加劇台海的緊張局勢——當美國、中國和台灣之間的摩擦加劇,可能會導致台海局勢更加動盪。

面對中國文攻武嚇,歐盟持續挺台至關重要

台灣遭中國外交孤立,也頻繁遭中國軍事恫嚇,尤其近年中國機艦屢屢侵擾台灣,已對台海及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造成重大威脅。

針對此狀況,歐洲議會今年在史特拉斯堡召開全體大會,表決通過針對歐盟「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CFSP)及「共同安全暨防禦政策」(CSDP)的2023年度執行評估報告,內容除強調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更提及唯有台灣民選政府可以代表台灣人民,並嚴厲譴責中國試圖以武力片面改變台海和平及穩定現狀。

也許最重要的是,該報告鼓勵歐盟成員國增加在台海自由航行任務的頻率,透過實際行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而除了美國以外,歐洲國家如法國及英國均已派遣軍艦穿越台海,德國、荷蘭及義大利軍艦則赴印太進行軍事演練,倘未來追隨英法腳步,穿越台海,無疑對台灣安全注入一劑強心針。

美軍艦隊補給艦大角號

歐洲極右派如果掌權,對台灣是福是禍?

在過去數年,歐洲議會通過超過20項友我決議案,內容反應歐洲理念相同國家公開支持台海和平及穩定、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如果極右派掌權,由於缺乏難以預料是否會與中國等威權政權建立更密切的關係,為經濟和政治利益犧牲台灣。

同時,某些極右派政黨可能將台灣視為對抗他們認為的全球主義或左翼勢力威脅的潛在盟友,如義大利極右派民粹主義政黨義大利兄弟黨領導人喬治亞·梅洛尼(Giorgia Meloni)譴責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甚至於2023年12月正式退出了《一帶一路》協議,卻同時強調了將與中國保持戰略夥伴關係。

由此可見,歐洲極右政黨的對台立場是基於如民族主義、經濟利益、反全球化情緒和歷史連結之間多種因素的複雜關係,可以確定的是,歐洲極右派政黨很難明確劃分為有利或不立於台灣。

極右派政治的「歐洲優先」政策,恐先危害台灣經濟

台灣與大部分的歐洲國家都保持著牢固的經濟關係,台灣是許多國家在亞洲主要貿易夥伴之一,台灣對歐洲的出口也屢創新高,然而,歐洲極右派政黨的崛起,強調國家主權和保護主義,可能會使這些關係緊張,恐直接危害到台灣的經貿利益。

歐洲極右派政黨與川普執政時期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相同,將自己的國家利益置於首位,主張更嚴格的邊境管制、減少移民和加強貿易保護主義,直接對依賴國際貿易與科技交流合作的台灣產生負面影響。

台灣在經濟上的主要競爭對手韓國,早已在2009年與歐盟簽署《韓歐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另一個鄰國日本與歐盟簽署的《日本與歐洲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也在2019年生效。一旦歐洲極右派政黨要在歐洲議會中獲得更多權力,他們可能會推行優先考慮歐盟成員國及排斥非成員國的政策,導致貿易壁壘和外交緊張,這對於尚未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台灣勢必雪上加霜。

歐洲「理念相同國家」恐逐漸轉成支持獨裁威權

除了經濟考量以外,歐洲極右派政黨的崛起也可能對台灣的安全產生影響。

由於極右政黨經常在國家安全和國防問題上採取違背傳統外交安全政策傾向支持民主、自由國家的自由派立場,可能更傾向於與他們有共同民族主義立場「世界觀」的國家結盟,如中國。

在2022年爆發的俄烏戰爭中,就可以觀察出歐洲極右派政黨如德國「另類選擇黨」(AfD)頻繁對俄國普丁示好,甚至在各主流政黨杯葛之際,該政黨政治菁英還公開應俄國政府邀請赴莫斯科交流,並公開表達盼德國與俄國重修舊好的政治訴求,這種支持獨裁政治強人的政治特徵,恐將使台灣在國際上處於更危險的境地。

尤其,台灣多年來辛苦耕耘經營的理念相同國家,在極右派政黨的干涉下,恐會減少在國際上對台灣的支持。

台灣原本在國際上已面臨許多發展中國家公開支持中國統一台灣的壓力,台灣需要更多民主國家的國際輿論支持,預防性譴責任何來自中國的武力威脅。

美國優先/歐洲優先 vs 台灣安全

面對歐洲極右派政黨的崛起,即將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至關重要。極右政黨的民族主義議程和對國際合作的懷疑態度,尤其歐洲極右派政黨強調國家主權和反全球主義言論,可能不太願意在台灣相關議題上與中國對抗,特別是如果他們將經濟利益置於地緣政治考量之上的話。

此外,歐洲內部如果極右派崛起導致國內政壇嚴重分歧,歐洲在外交安全領域上空轉,無暇顧及印太地區,也連帶減少對台海議題的關注。同樣如果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恐重返2016年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策,如果歐洲和美國將自己孤立於國際舞台之外,中國可能會試圖填補它們缺席所留下的真空。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及中國與主要新興經濟體加強連結,中國在各個地區的足跡早已遍佈全球,如果中國因西方列強的孤立而獲得更大的全球影響力,中國可能會在外交、經濟甚至軍事上對台灣施加更大的壓力,這對台灣無疑是最壞狀況。

總而言之,歐美極右意識形態有時主張在安全議題上採取更具侵略性的立場,如果這些政黨影響歐美的國防外交政策,可能會影響歐美如何看待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導致既有軍事安全合作產生變化,進而影響台灣的安全環境。

極右派對台灣到底是福是禍?今年歐美選舉的結果至關重要。

延伸閱讀
政黨輪替就能實現轉型正義嗎?馬來西亞「五一三事件」55年,記憶與遺忘的傷痕
民眾「新聞迴避」比例越來越高,路透新聞研究所提出七種提升受眾參與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