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好棒棒?老師現身說法推翻想像

亞洲學生常在學習能力評比上有亮眼表現,但長遠來看又像是後勁不足,批踢踢有網友發問,為什麼亞洲人總是贏在前頭,常笑美國人高中前學的東西少之又少,但是全球知名名校又多集中在美國,疑惑「美國的教育到底強在哪?」
 
不少人讚賞美國教育「強調自我思考」,批評台灣的填鴨式教育。一名自稱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擔任中學教師的網友desnao,以他在美國5年的教學經驗出發,分享對美國教育的「第一線觀察」,獲得許多網友的迴響。
 
先從台灣最為人詬病的能力分班談起。破除「美國真爽,都不用考試!」的神話,他解釋,自從2002年美國通過「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後,雖是為了縮短學生的學業成就差距,但施行手段卻是將老師、學校考績和學生成績綁在一起,使得老師教學被迫走向,讓學生熟悉考試方針為主。而學校也設立「榮譽班」,將最傑出學生集中,成為保護學校考試成績的手段。

他坦言,「美國教育走的是菁英制度,他只要那1%的菁英就可以帶領整個國家。」這樣的制度,只會讓階級更加無法流動,窮者恆窮。而所謂「鼓勵思考」的教育風氣,只有願意思考的人才會受惠,但畢竟不是多數。
 
另外,美國是個完全資本主義的國家,也運用在教育上。多元入學體制下,雖然成績影響比重仍高,但服務學習也是重要指標之一,直言:「我的學生必須和媽媽在橋下過夜,你要他拿什麼去做服務學習的時數?自己都吃不飽,有機會去教堂發食物給流浪漢嗎?」,說明多元入學最的受惠者依舊是有能力、有背景的學生。
 
對於多元入學,網友vergilmir也針對台灣現況感歎,「聯考真的是好東西,多元入學根本就是階級世襲化的最大幫兇,聯考相對公平,而且是讓窮人翻身的最好路徑」。

看美國老師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