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不會推動兩岸政治談判

雖然美國「武裝台灣」甚囂塵上,美日聯合聲明劍拔弩張地重申維護台海和平,局勢看似嚴峻,與G20中美領袖高峰會後的「鴿聲」完全不相稱,然而美國內部要求中美對抗降溫的調門不降反升,令外界研判美方在兩條路線中擺盪,中美在台海問題上的真實樣貌並非單純針鋒相對。

那麼,美國會不會推動兩岸政治談判?這問句看似不合時宜,但若仔細考慮,不能排除此可能性,因為如果布林肯2月訪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想恢復中美間的軍事聯繫,禮包不夠大恐難如願,美方能做到且成本不高的選擇,就是將台灣推上談判桌。當然,此舉對美方的風險不低,不會輕易出手,還得看中方夠不夠強硬逼出這個局面。

中美博奕,時間不站在美國那一邊,世界向多極化方向演進,逼美國在各方面對中國積極進攻以維穩單極結構,綜合來看未達其預想中的成效,連性價比最高的「台灣牌」,都導致了實質退出第一島鏈的無奈布局,因此,美方若還想推進其遏華戰略,不能不重新調整腳步,挖掘工具箱裡的其他法寶。

此外,看美國內部政局,拜登顯然想連任,而在\共和黨掌握眾議院後,誓言挖掘拜登家族醜聞,此局面恐迫使白宮必須集中更多心力於國內拆彈,降低來自外部的意外因素干擾。而其中,維穩中美關係是首要目標,暫時擱置「台灣牌」是理性選擇,或說換一種方式打「台灣牌」,或可維穩中美關係之外,也能在國內黨爭尋求有效的支點。

用「自私的基因」看美國政治,總是八九不離十,這可能就是為何在G20後,美國「鷹派中的鴿派」,也就現實主義陣營的聲量能逆風升高的原因之一。

在最近的美日議題上,美現實主義者主張:美日應聯合向北京提出可靠的保證(維持傳統一中政策),爭取時間加強聯合威懾能力;要求台灣方面主動緩和兩岸關係;要求日方推動將兩岸都納入CPTPP,以經貿力量改善兩岸關係。

華人輿論場觀察到,美現實主義的抬頭,源自於三邊委員會去年提出的警告,該組織要求美國決策層不要被鷹派意識形態綁架,要以中美和解為長遠利益做打算。此被視為美國的資本力量與意識形態力量的鬥爭。

美國之外,各方也注意到中方在二十大後的轉變,諸如外交人事的安排,國台辦人事的安排,對外態度的柔軟化等,被認為是中方避免掉進美國新冷戰陷阱的新布局,也據此評估大陸在對台政策上正推進「融統」的宿願。

用「穩字當頭」看中國政治,也總是八九不離十,這是部分華人輿論認為今年中美關係有望回穩的主因。

在台灣方面,賴清德以「不准疑美」的論調向美方表忠,企圖撕掉身上的「台獨」標籤;在選上黨主席後,卻遭美方潑了盆冷水,FT《金融時報》一篇文章公開質疑賴清德可能會升高兩岸緊張局面,被台灣觀察者認為是華府官員在幕後操作,而此刻的美國正謹惕台方可能破壞中美關係回穩的氣氛。

此外,陷入「抗中牌」失效窘境的民進黨,頻頻放出風聲要改變兩岸論述,恐怕也不只是因為地方選舉大敗,不排除此舉也有,甚至主要來自美方壓力。

以上種種,似乎都顯示兩岸政治談判的氣氛正醞釀中,而此氣氛的背後沒有美國暗中推動,是很難成形的。

推動兩岸政治談判,本來就是美國工具箱裡的工具之一。美國為自保,什麼都幹得出來,笑臉的背後握著刺刀,將台灣逼上談判桌絕對不奇怪,因此問題不在於「會不會」,而在於「何時會」。(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更多相關新聞
蔡總統:面對威權主義擴張 台灣有能力保衛家園
北京警告勿訪台 麥卡錫直言去那裡中國無權置喙
北約祕書長:陸沒有正當理由恫嚇台灣 勿嘗試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
共機擾台增加 吳釗燮:中國見台灣被朋友擁抱後的反應
國防部:偵獲23架次共機活動 17架次穿越中線侵擾AD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