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期中選舉》企業家狂獻金,竟因排斥氣候變遷

圖/Unsplash by Janine Robinson
圖/Unsplash by Janine Robinson

美國期中選舉,光從政治獻金,就可充分看出美國企業家們財力超雄厚。誰捐最多?金融大亨索羅斯、PayPal與甲骨文創辦人都名列榜單上,不過背後立場大不同,正凸顯出美國企業家政治立場也分歧:有人討厭加稅;有人則對氣候變遷很感冒。

2022年美國期中選舉(midterm election)訂於美國時間11月8日舉行,這場被視為美國總統拜登(Joseph Biden)執政2年期中考的選舉,支出總金額預估將創下歷屆期中選舉之最,慷慨解囊的美國富豪們也不吝表達自身對政治立場的支持,以實質的金錢挹注來聲援政黨與候選人。

其中包括「金錢巨鱷」索羅斯(George Soros)、甲骨文創辦人艾力森(Lawrence Ellison)等,都列名本屆期中選舉的金主,不同於其他國家「商人無祖國」的刻板印象,他們對於政治立場的勇於發聲、財政的實質支持,都讓人刮目相看。

選舉支出再創新高

根據統計網站OpenSecrets的調查,本屆期中選舉的總支出將逾167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345億100萬美元),在聯邦選舉部分預估花費89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848億5400萬美元),州選舉部分則將花費78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496億4700萬美元),雙雙創下美國歷年選舉的紀錄,OpenSecrets更預測,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選舉支出經費將再攀高峰。

截至4日為止,期中選舉的「外圍支出」(outside spending)政治獻金總額堆疊已逾2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40億1200萬元),其中,包括索羅斯在內的捐款大戶們(megadonors)就貢獻了8億8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81億6500萬美元)。

「外圍支出」與參選人或參選政黨的競選活動花費有所區隔,指的是由政黨或候選人以外所出資的選舉經費,主要用途為競選文宣的支出,亦即,政治行動委員會(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s, PACs)利用獲捐的政治捐款拍攝媒體廣告、宣傳,用以支持特定候選人或政黨。

索羅斯超愛民主,慷慨解囊展立場

在OpenSecrets的調查統計中,「外圍支出」總金額逾20億美元(且仍持續增加),美國億萬富翁們的捐款總額已達8.8億美元,較2018年增加了44%;同時寫下新紀錄,更顯示了美國富豪們重視這次期中選舉的程度。

目前,捐款總額最高的是人稱「金融巨鱷」的索羅斯,捐款總金額達1億28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40億9700萬元),他的政治立場支持民主黨,政治獻金都捐給了「Democracy II」這個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s)。

「金錢巨鱷」索羅斯(George Soros)。Flickr by World Economic Forum
「金錢巨鱷」索羅斯(George Soros)。Flickr by World Economic Forum

其他列名「外圍支出」捐款大戶的富豪還包括了美國威斯康辛州的運輸大亨烏廉(Richard Uihlein)與妻子伊莉莎白(Elizabeth Uihlein),夫妻倆聯名貢獻了67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1億4400萬元);美國伊利諾州首富、同時也是知名對沖基金Citadel執行長葛力芬(Ken Griffin)則以66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1億1200萬元)的政治捐款排名第三,其他捐款者還包括了PayPal創辦人泰爾(Peter Thiel)捐贈了325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0億4000萬元)、甲骨文創辦人艾力森的31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9億9200萬元),上述富豪的捐款都支應共和黨使用。

支持共和黨,竟是討厭加稅與反對氣候變遷

那麼,這些2022年的「外圍支出」主要用在什麼地方呢?

在OpenSecrets的調查統計數據中,外圍支出以資助聯邦國會參眾兩院的領袖選舉占大多數,捐款的富豪中,除了索羅斯力挺民主黨外,其餘的富豪們頃向支持共和黨,這固然符合美國共和黨長期耕耘大企業金主關係的政黨路線,但也看出這些富豪對於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入主白宮後,對於國會準備討論加稅、氣候變遷規範等立法,所抱持的反對態度。

根據1972年所頒布的《美國聯邦競選法》(Federal Election Campaign Act),「政治行動委員會」的成立是為了改革美國競選資金所應運成立的組織,藉以合法規範美國競選資金的運用,只要組織、個人在美國聯邦選舉中收入或支出超過1000美元(約合新台幣3萬2006元),同時在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登記註冊,這樣的組織或個人就被視為政治行動委員會。

政治行動委員會具有接受捐款上限、專款專用等規範,而獨立於政黨或候選人之外的政治行動委員會,接受捐款的額度沒有限制,資金除了不准用於特定候選人競選活動之外,舉凡文宣、廣告、短片等,都可以利用所募集的「外圍支出」支付,因此又稱為「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

政治行動委員會,減少黑錢遊走

美國身處民主國家陣營,定期選舉為主要特色,旨在要求政黨及民選公職人員固定接受民意檢驗,監督施政,避免怠惰或徇私,各類選舉需要經費,政黨與候選人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募款,籌措競選經費,為了避免利益交換,美國也制定了相對完備的政治獻金法規,其中,利用政治行動委員會讓競選資金籌募及運用透明,便是一例。

儘管在政治獻金法規之下,仍有所謂「黑錢」(dark money)等遊走美國法律邊緣的競選資金來源,但在遊戲規則制定完備的狀況下,此乃少數,且美國富豪們仍前仆後繼不吝表達對政黨的支持,令人印象深刻。

美國《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英文版總編輯殷阿笛(Adi Ignatius)在2021年第19屆《遠見領袖高峰會》中所發表的主題演說中也強調,21世紀中的企業執行長已無法在社會議題中噤聲,若適度的表達立場,反而是讓員工確認是否認同公司價值的最佳方式。

中國古有鄭國商人弦高,假扮大使帶領牛隻迎接準備攻打鄭國的秦國大軍,以「勞軍」名義成功欺敵,讓秦國誤以為鄭國早有準備,先行撤退;美國富豪不吝以財力支持立場相近的政黨、候選人,公開表達他們心中對美國政策走向的企望。

反觀兩岸局勢目前詭譎多變,稍一不慎便擦槍走火,接近戰爭邊緣,現在台商捐款,就算只有少少幾千塊,恐怕還要擔憂對岸政府怎麼想。無論如何,期盼在台灣選舉政治獻金法規完備的前提下,遊走兩岸的企業家亦能如美國富豪勇於為支持的兩岸政策發聲,盡一份心力。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HBR英文版總編輯殷阿笛:現代執行長要懂得表態,別讓網友猜心
美國期中選舉》一文看懂對美政局、經濟影響
美期中選舉在即!共和黨選民越來越反對援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