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槍枝銷量創歷史新高!嚴防選後動亂 國際NGO:美國暴力風險前所未見

2020年美國大選戰況空前激烈,甚至可能引發暴動!國際危機組織上周發布最新報告,警告美國在未來幾天可能面臨「近代前所未見、不尋常的危險」,呼籲政府做好準備,而美國社會早已進入「備戰」狀態,全國槍枝銷售量創下歷史新高,連超市龍頭沃爾瑪都決定暫時下架槍械,以期降低擦槍走火的風險。

非營利組織「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ICG)上週在長達30頁的報告中指出,美國大選選戰嚴重兩極化,高風險程度前所未見,而且有足夠跡象顯示,若投開票過程延宕,暴力可能隨之發生。報告稱:「這場四年一次的選舉中,美國人民雖然逐漸習慣某種程度的仇恨,卻還不習慣可能有人不接受選舉結果,或是選舉結果可能引發武裝暴力的務實預測。」

總部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ICG致力研究全球武裝衝突,研究對象通常都是政經局勢動盪的國家或戰爭區域,此次特別關注美國,凸顯出美國大選的競爭激烈程度。ICG指出,埋下暴力因子的因素很多,包含錯假訊息和仇恨言論的散播、種族正義問題、武裝團體的崛起,以及大選雙方極為接近的緊繃局勢。

ICG特別強調,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論述方式「有害」(toxic),他為了個人利益不惜引戰的性格在美國近代史上也是前所未見。報告稱:「川普的軍事用詞會點燃支持者的熱血,例如在未經訓練之下自願監票,以達到威嚇民主黨選民的作用。」

如果選後有任何一方認為結果不公,暴力衝突的風險必會加劇。ICG研究員認為,川普日前多次宣傳「郵寄投票」的缺點,已經種下了疑心的種子,讓大眾認為選舉可能出現舞弊,並削弱未來計票結果的正當性。

不明企業招募武裝人員

調查性網路媒體《攔截》(The Intercept)報導,不只一般狂熱支持者會自發行動,背後更有私人金主在悄悄運作。例如明尼蘇達州日前出現招募廣告,私人保全公司Atlas Aegis徵求「前特種部隊成員」以便「保護投票站、在地商家與居民不受劫掠或破壞」,而且日薪高達910美元(約台幣26000元)。該公司負責人高竇(Anthony Caudle)表示,這是為了「確保反法西斯分子不會破壞投開票所」。

川普將激進左派人士稱為「反法西斯分子」(Antifa),指控他們以暴力手段破壞社會秩序。儘管美國的反法西斯主義者並沒有實體組織,川普還是表示應該將他們視為「本土恐怖份子」。

根據美國選舉法規,除了選舉單位認可的「武裝巡官」之外,任何私人保全都不得駐紮在投開票所附近30公尺內,該公司因此遭州檢察長調查並撤下廣告。調查指出,該公司受匿名私人企業所託雇用前軍人來「監票」,卻堅稱不知道業主的名稱跟底細,顯示確有不明勢力為了潛在的武裝衝突「超前部署」。

警方加強戒備

美國警方也注意到此次大選的不尋常氛圍,正在加緊全力戒備。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報導,洛杉磯市警方已經進行多次特殊訓練以加強人群管理,包括使用低衝擊的非致命性武力。一名退役的前警方高層表示,在他30年服務經驗裡,沒有一場選舉有過如此高規格的戒備。他說:「我從未見過這種事,警方正在盡全力準備保護城市,還有不要讓我們自己受傷、也不要讓自己上新聞。」

紐約市警局(NYPD)也為了大選,加派數百位警官處理投開票所附近的騷動。NYPD表示,還有些商家已經開始以木板封住店面,以預防動亂和破壞現象。

槍枝銷售量創新高

除了小商家,大型企業也提前。天空電視台(Sky News)報導,從上週開始,零售業龍頭沃爾瑪(Walmart)全國4700家門市已將所有槍械及軍需品撤下展示架,但顧客詢問店員仍能購買。幾個月前,黑人佛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引發全美抗爭與暴動時,沃爾瑪也曾採取相同的預防措施。

美國零售龍頭沃爾瑪在選前下架槍械與軍需品。國際衝突組織警告,選後發生暴力衝突的風險之高前所未見。(AP)
美國零售龍頭沃爾瑪在選前下架槍械與軍需品。國際衝突組織警告,選後發生暴力衝突的風險之高前所未見。(AP)

美國零售龍頭沃爾瑪在選前下架槍械與軍需品。國際衝突組織警告,選後發生暴力衝突的風險之高前所未見。(AP)

《衛報》亦報導,美國在2020年10月之前已銷售出1700萬支槍械,創下了歷史新高。槍械顧問公司「小型武器分析」(Small Arms Analytics)統計,今年8月的全美槍械消費量已達到2019全年總量,而且比過去20年來紀錄的每一年消費量都還要多。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消費者都是第一次買槍的「新手」,過去幾個月的社會動盪讓他們興起購槍自保的念頭。「防禦公開資料庫」(Open Source Defense)也指出,這波自衛潮已造成全國槍枝大缺貨,足見一般大眾對選後局勢的焦慮程度。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美國總統大選倒數計時》賓夕法尼亞、威斯康辛、佛羅里達、亞利桑那四大搖擺州權威民調出爐
相關報導》 川普是好總統嗎?《華爾街日報》解析4年成敗:公眾喜歡他的施政成效,但厭惡他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