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猶太裔力壓哈佛

哈佛大學海地非裔女校長蓋伊在新年返校工作的第一天辭退,成為任期最短的哈佛校長。爭議涉及她在去年12月國會聽證會上關於猶太種族滅絕答問不當,本身又隨即涉嫌大約50起論文抄襲,引發右翼媒體和若干學者圍剿,哈佛校刊甚至於將抄襲比對刊載。這樣的校長如何繼續為哈佛表率?如何面對過去因抄襲而被退學的學生?

背後的關鍵因素,首先在大環境底下,美國文化革命運動若干年來導致多元、權益、包容(DEI)「三面紅旗」在各大學、機構和企業雷厲風行,可是操作過度。蓋伊是「革命樣板」,而學術和操守似乎並不合格,令人感到革命運動可議。關於要蓋伊留任,據報導前總統歐巴馬(半個非裔)曾透過億萬富豪哈佛校董主席普立茨克(猶太裔、前商務部長)力保,恰恰反映了政治力對文化革命的支持。歐巴馬「功敗垂成」,沒擋第二波,算是哈佛之幸。

哈佛大學的校訓是「求真」(veritas),可連哈佛大學法學院榮休教授德希維茲都感慨道,文化革命運動再繼續這樣搞下去,校訓都要改為「雙標」了! 校長、教授和學生的基本學術道德標準竟然厚此薄彼,豈不可恥可笑。

至於辭退的導火線,具體來說其實是兩個。首先是哈佛入學申請人數馬上掉了17%,許多人轉向耶魯。其次,華爾街對沖基金猶太裔億萬大亨、哈佛校友艾克曼揚言他獲悉猶太裔和非猶太裔捐款母校撤了至少10億美元。哈佛大學每年預算60億美元,短短1季損失10億不在少數。

美國猶太裔人口不到800萬,僅占美國人口2.4%,其中7成傾向民主黨和自由派,只有1成屬於正統猶太人,但他們絕大部分卻傾向共和黨和保守派。所以猶太人的政治傾向不可一概而論。

猶太人與5000萬盎格魯薩克森和4000萬黑人競爭,並在數量上個別壓倒大約500萬華裔、500萬印度裔和不到100萬的台裔。美國法律學院教授和醫學院類似,以猶太裔居多;至於律師界,早期猶太裔在傳統的盎格魯薩克森人開辦的大律師樓服務的人受到排擠,隨著猶太商業客戶的興旺,猶太律師也壯大了。我在美英律師界服務,在絕大部分情況下,不是與盎格魯薩克森人合作,就是與猶太人共事。

猶太人勤奮、節約、競爭力強,優缺點舉世聞名,實力和全球能見度數十倍於人口占比。他們的貢獻不限於金融、法律和商業,美國史上著名的大音樂家例如蓋西文、柯普蘭、伯恩斯坦、海菲茲一個個都是猶太人。季辛吉是美國第一個猶太人國務卿,現任的國務卿布林肯也是猶太裔。

猶太裔對學術和文化的貢獻,以及在華爾街、矽谷、好萊塢和媒體的主導性,說明了它何以力壓哈佛。不過,戰役可勝,戰爭未必全勝。這場文化革命底下,右翼白人和猶太人因反猶歷史機遇而聯手,抗衡左翼白人和黑人,趨勢要看哈佛校董是否改組?歐巴馬如何運作?賢能制能否恢復?和今年大選自由派猶太人如何抉擇?(作者為加州律師、美國法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