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百億補貼第三波,台積電還是沒分到!這個36人精英小隊,他們怎麼決定?

美國去年通過的《晶片法案》用於補貼半導體產業,第一筆補助將給英國航太系統公司(BAE Systems)的美國子公司,發放3500萬美元;第二筆補助1.62億美元則是給美國Microchip公司,第三筆補貼對象出爐,將給予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15億美元。

根據格羅方德與美國商務部達成的初步協議,格羅方德將在紐約州馬爾他打造新的半導體廠,並擴大在當地和佛蒙特州伯靈頓的現有業務,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將再提供16億美元的貸款。

《晶片法案》促成包括英特爾、台積電、美光、三星等晶片製造商在美國投資2300億,台積電、三星等大廠也積極爭取補助,不過就目前美國公布獲得補主對象,至今仍未有台積電。究竟是誰決定能獲得補貼?以下為2023年8月報導。

為了讓美國半導體製造重返榮耀,美國政府在去年簽署《晶片法案》,計畫挹注數百億美元補貼半導體產業,包括英特爾、台積電等大廠在內,眾多半導體業者都在積極爭取這份補助。而決定究竟誰能獲得補貼、獲得多少補貼的,則是一個來自華爾街的30多人精英團隊。

晶片法案通過至今一年過去,美國商務部證實有超過460間企業有意爭取補貼,台積電先前也傳出為鳳凰城新廠尋求150億美元的政府補助,而英特爾、三星也都表達過會積極爭取補貼的態度。雖然目前還未公佈獎落誰家,商務部的一名官員透露,他們正積極與申請公司溝通,預計幾個月內就會有重大發表。

美國商務部請來華爾街精英,找出半導體補貼該給誰

事實上,商務部已經悄悄建立了一個約36人、男女各半、年齡介於23到64歲、由華爾街精英組成的審核團隊。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去年通過晶片法案後,商務部就一直在悄悄組建團隊,希望找到合適的民間專家協助,分配包括390億美元半導體製造補貼在內的各種獎勵措施。

團隊成員稱呼自己是政府內部的「新創公司」,對過去服務華爾街金融公司的這群精英來說,現在他們在狹窄的辦公室內一同工作,出差只能搭經濟艙,團隊必讀的《晶片戰爭》還得自掏腰包購買,並且領著可能不到過去10分之1的薪水。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 圖/路透社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 圖/路透社

但他們肩負著美國重振半導體計畫成功與否的重任,美國數十年來享受將製造業外包給其他國家的紅利,使得在半導體製造領域的市占率跌至10%左右,且沒有任何先進晶片在美國生產。面對美國高昂的人力物力成本,是否有政府資助很可能直接關係到各個公司投資的成敗。

也因此,他們的任何決定都受到嚴格審視。「在一間投資公司工作時,沒有人知道你否決的所有交易。」團隊成員之一、曾在高盛任職的凱文.昆恩(Kevin Quinn)表示,「但在這裡,你要為所有的『不』負起責任,而且你要否決很多次。」

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親自參與團隊事務,或許足以顯示他們對補貼結果的看重。雖然商務部尚未公佈何時會正式發放補貼,不過半導體產業高管預計,最快今年底前就會發放。

協助企業找到更多金,華爾街團隊怎麼讓半導體美國製造成真?

不過,分配補貼只是這個精英團隊最表面的工作,他們的任務核心是幫助有潛力、有希望的投資計畫成功。該團隊會花費時間研究申請公司的計畫、消化大量數字、建立量化模型,進而了解這些爭取補助的計畫是否有機會成功。

該團隊的營運主管、前麥肯錫合夥人莎拉.歐羅克(Sara O'Rourke)指出,「我們目前正在設計策略、組織及投資流程。」

實際上,補貼本身的金額與半導體產業的投資相比只是滄海一粟,光是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設廠投入就高達400億美元,高於美國政府在半導體製造領域規劃的390億美元。《華爾街日報》更引述波士頓顧問公司的預測提到,若要滿足未來10年內的晶片需求,半導體產業需要投資多達3兆美元。

TSMC Arizona Fab21 圖/台積電提供
TSMC Arizona Fab21 圖/台積電提供

因此除了決定政府補貼獎落誰家外,還需要協助半導體企業獲得更多資金來源,曾在高盛工作16年的斯魯真.林嘉(Srujan Linga),就在團隊中負責這個任務,例如他就在尋找能夠讓半導體公司從退休基金及保險公司籌措資金的辦法,怎麼擔保才能獲得更多貸款。

不過也有人擔心,縱然請來精英團隊協助,補貼的分配終究會受到政治力介入,並且隨著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到來,關注焦點也會偏離半導體,而是著重在向選民編織創造就業的美好故事。

對此商務部保證,補貼的分配絕不會是基於政治因素,特地請來華爾街精英便是為了妥善運用這筆有限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雷蒙多曾強調過他們對這筆補貼的看重,聲稱這是美國近70年來首個重大產業策略,「假如我們失敗了,這也會成為未來70年的最後一次。」

延伸閱讀:【觀點】一張圖,掃描美國新世代半導體雄心!500億晶片計畫要做哪些事?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ReutersBloomberg

責任編輯:錢玉紘

更多報導
【觀點】一張圖,掃描美國新世代半導體雄心!500億晶片計畫要做哪些事?
台積電赴美擴廠,最後可能沒人來做?2個關鍵數字,看懂美國半導體為何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