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中國:誰將贏得太空競賽?

文 / 韓退之
儘管美國在太空領域保持主導地位,但重要的是要了解,其在軌道上或計畫發射的大多數太空衛星都是用於民用目的。這些技術通常是由營利性民間組織所發展出來的。相反,就中國而言,軍事和民用太空探索之間的界限並不那麼明顯。這種差異反映了中國將軍事和民用太空努力更加無縫結合的做法。這種方法使中國能夠利用其軍事能力來支持其民用太空計劃,反之亦然,從而可能在太空競爭的某些方面賦予優勢。阿卡什·沙阿Akash Shah發表在最新一期《地緣政治》(The Geopolitics) 的<美國與中國:誰將贏得太空競賽?>( The United States vs. China: Who is Winning the Space Race?)分析未來兩國在太空競賽中如何較勁。阿卡什‧沙阿 (Akash Shah) 是伊斯蘭堡戰略願景研究所的研究官員。他的工作主要關注外層空間的發展和軍事化。
美國擁有 3,415 顆活躍衛星,而中國僅擁有 535 顆
在太空探索方面,美國和中國無疑是世界上兩個領先的國家。雖然當前的事態發展通常被稱為“太空競賽”,但仔細研究就會發現,美國在這一領域遠遠領先於中國,以至於將其稱為競賽可能並不完全準確。2022年,美國為其太空預算分配了驚人的690億美元,其中430億美元專門用於與軍事相關的太空活動。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同年在軍事和民用太空活動的總支出為160億美元。這種財政承諾的巨大差異凸顯了這樣一個事實:美國目前是太空探索領域無可爭議的領導者。美國在太空中擁有 3,415 顆活躍衛星,而中國僅擁有 535 顆活躍衛星,位居第二。然而,雖然這些數字可能表明中國擁有明顯的主導地位,但必須認識到民用和軍用太空計劃之間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這可能使中國在某些領域具有優勢。
美國和中國都有雄心勃勃的月球探索計畫
美國和中國都有雄心勃勃的月球探索計畫。美國於2020年推出“阿耳忒彌斯計畫”,目標是讓太空人重返月球。任務有兩個主要目標:出於商業目的探索月球表面,並收集有關長期月球停留期間太空環境對人類健康影響的關鍵數據。這些資訊對於美國宇航局計劃的未來火星任務至關重要。同時,中國自2004年起透過探月計畫(CLEP)積極參與月球探測,已完成五次登月任務。最近,中國宣布打算在 2050 年之前建立研究站和一個可運行的月球基地,以擴大人類居住範圍。他們的直接目標是到達月球南極,那裡被認為存在人類生存的關鍵資源:冰。從冰中提取的水可以發揮多種重要功能,包括生命維持和燃料生產。
這次太空競賽的一個關鍵進展是印度參與美國主導的《阿耳忒彌斯協議》。作為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透過月船三號成功將月球車和研究設備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印度準備在美國阿爾忒彌斯任務中發揮關鍵作用。此外,美國有著與包括歐洲太空總署在內的國際夥伴合作的歷史。這些合作起到了力量倍增器的作用,使美國相對於中國具有顯著優勢,特別是在月球探測任務方面。美國太空總署相信,美國將在登月方面擊敗中國,這種先發優勢對於確保進入資源豐富的月球地點至關重要,從而使美國在太空探索領域取得長期成功。但他們同時 對中國在太空領域的成長持謹慎態度。
中國正積極建立月球探索合作夥伴網絡
然而,中國正積極建立月球探索合作夥伴網絡。俄羅斯、委內瑞拉、南非、巴基斯坦和白俄羅斯等國家已加入此計畫。儘管俄羅斯作為中國最有經驗的合作夥伴,歷來展示太空任務的能力,但最近幾年並沒有展現出冷戰時期太空表現的縮影。這意味著中國目前的合作夥伴可能無法與美國過去幾十年來培養的技術能力相提並論。中方意識到這一事實,並一直積極致力於增強合作夥伴的能力。2005 年成立的亞太空間合作組織 (APSCO) 等措施為成員國提供了接受培訓和擴大知識庫的機會,從而促進了來自不同種族和地理背景的該領域專業人員之間的合作。
目前,美國不僅憑藉先發優勢享有技術優勢,而且還透過與世界各國的強有力夥伴關係擴展了其技術能力。這個包括印度和歐洲太空總署在內的全球合作者網絡證明了美國建立聯盟和利用其集體優勢的能力。這種錯綜複雜的夥伴關係網絡使美國在正在進行的太空競賽中,特別是在月球主導地位的競爭中,比中國具有明顯的優勢。
太空探索的競爭還遠遠沒有結束
雖然美國目前在與中國的太空競爭中可能具有優勢,但必須明白這是一場動態的競爭。中國不斷擴大的國際合作夥伴網絡及其將民用和軍事太空活動結合起來的更全面的方法對美國的主導地位構成了巨大的挑戰。當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場競賽的展開時,結果仍然不確定,太空探索的競爭還遠遠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