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限制輝達出貨給中國 台灣IP股大漲背後應該要注意的事

美國限制輝達出給中國,中國廠商就會透過台灣IP公司來開IC?(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美國限制輝達出口中國,台灣IP股大漲

另外,有人認為美國限制輝達出貨給中國,台股投資人就聯想中國廠商會透過台灣IP公司來開IC,使得上週IP公司股價大漲,但這樣分析對嗎?解曰:不要太樂觀預期這樣情況,因為台灣IP商的技術層次跟輝達還有一大段距離且技術還不到位,這樣設計出來的東西當然不能夠完全當替代方案使用!

而且,輝達都被美國管制不能出口到中國廠商,預期將來台灣廠商也會面臨被美國管制不能出貨給中國廠商,目前純粹就只是市場炒作IP股而已!而且,當晶圓代工廠也已經面臨到客戶砍單,例如輝達提列6.5億美元的庫存購買義務及取消利用不足的罰款,加上目前全球IC設計公司手上一缸子大庫存,IC設計公司面臨終端需求非常不景氣,第一個反應就是要想辦法賣完或清完手上的一大堆庫存,不然的話,接下來庫存要是賣不出去可能會變成垃圾,這樣子的IC設計公司就會很危險。

而且,此時IC設計公司也不會推出新產品,因為新產品會把自己手上的庫存打死掉。上述這樣情況會對IP公司未來業績造成斷崖下降的情況,目前看到IP公司業績好只是假象及落後指標,預期未來業績及獲利將會大降,需提防目前大漲及高估的股價,將來也可能會如同年初的ABF股票一樣,資金拱完之後就大跌回來!

殖利率沒超過4%,投資價值降低

目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超過3%,可能未來還有上升空間,如果要讓投資人進場投資股市,考慮風險貼水及匯率因素,要不是個股股價夠便宜且預期未來股價有上漲空間,或是股價不跌且未來殖利率要超過4~4.5%以上,才會有投資價值;不然的話,大家就投資在沒有風險的美國10年期公債,坐領3~3.5%的利息就好,何必耗費心神在還不見得會賺錢的股市呢?

另外,也要計算外資匯錢到台灣買股票的成本,考慮台幣兌美元升貶值情況,例如今年台幣兌美元貶值超過10%,外資匯錢進台灣投資股票,馬上就損10%。或許外資在年初早已預期台股高點不多且台幣有大幅貶值空間,因而去年底及今年初一方面提高台股大盤及個股目標價,一方面卻大賣台股大玩兩手策略;今年以來至今外資已賣超台股超過1.1兆台幣,超過2020及2021年兩年賣超總和,若以今年1~2月外資買超台股約1,500億台幣,那麼從2月底至今外資實際賣超台股則是1兆2千5百億。

如以台積電今年賺36元,配息18元,要達到4%以上殖利率,股價合理位置要在450元以下才有這樣情況,除非配息超過20元以及明年獲利大幅成長,不然的話,近期股價超過500元以上太多就不會有太大的投資獲利空間;這也可能是之前外資在台積電股價超過500元以上,一邊推薦目標標價超過1,000元,一邊卻大賣台積電,大玩兩手策略來騙台股投資人承接它們的賣單吧?台積電股價要有投資價值,不是未來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大跌、或台幣有大幅升值空間、或是台積電股價大幅回跌以及明年獲利要能夠再大幅成長才會有投資吸引力。但最怕的是,基於下列幾個原因,我們認為今年將是台積電獲利最好的一年,明年獲利應該不如今年。

短線可留意華為及蘋概股、缺糧受惠股

全球科技產業遇寒流,不僅今年下半年資訊產業相關產品需求很差,且上中下游電子公司及代工廠之前備太多庫存將淪落清庫存,使得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的業績及獲利不會好;6月中到8月中因美國拜登政府做多股市及台灣國安基金進場護盤,造就電子股及生技股股價大幅反彈甚至部分投機股股價大幅飆漲,也讓投資大戶拉抬完逃命波,建議投資人要逢高獲利了結也不要再去亂搶這些個股,唯恐接下來股價可能大跌修正。

不過,本週華為推出新智慧手機,下週Apple也提早一週推出智慧型手機,對久旱逢甘霖的華為及蘋概代工廠將會比其他資訊廠有初期鋪貨的業績做支撐,短線可以稍微關注一些華為及蘋果代工廠。但是也不要預期太高,因為就怕Apple智慧型手機沒有增加什麼新功能,價格卻提高10~15%,在全球經濟不佳及消費者手上資金不多的情況下,恐怕蘋果智慧型手機銷售將會後繼無力,使得蘋果代工廠在幾個月後就淪為調庫存的窘境;至於被美國管制的華為手上還有多少新的5G晶片可以出貨新手機呢? 恐怕也不能預期太高。

雖然近期汽車零組件供應較順暢,但需求也因經濟不景氣而開始下降,建議投資朋友不能再對近期股價有落後補漲的電動車及汽車零組件個股作過度期待,尤其Tesla股價已經分拆完畢,可說最後利多已經呈現;在虛擬貨幣及原宇宙引發的科技股股價泡沫破滅後,目前美股最大及最後的股價泡沫就是 Tesla 股價,在全球各大車廠積極進入電動車市場且因安全性優於Tesla(常常火燒車),預期未來競爭加劇將造成Tesla市佔率及獲利下降,需提防未來Tesla股價泡沫破滅及大跌。

在全球經濟及企業獲利不佳,一般消費者手上資金不好的情況下,恐怕僅剩民生消費產品將是支撐一般民眾最大的消費支出,尤其三餐更是最主要的支出品項;但俄烏戰爭造成俄羅斯及烏克蘭農糧出口大減,及俄羅斯對歐盟國家降低天然氣供應造成歐盟國家工業生產大減,也造成化工及肥料大廠的巴斯夫(BASE)宣布減產氨、肥料大廠Yara則是減產310 萬噸的氨及400萬噸的加工成品。

因氨及氮肥的減產使得化肥價格大幅上升,在農糧欠缺及價格大漲之際,預期農民將會搶種,將有利於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相關廠商,例如近期美國鉀肥公司美盛(MOS)的股價就持續反彈,預期也將有利於台灣化工及肥料公司,可留意中石化、東鹼、興農、台肥、惠光、東聯、三福化工等等有獲利且本益比仍低的受惠股。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股市攻略》反彈近尾聲 投機股大幅修正 留意航運股大跌背後涵義
極端氣候席捲全球 天氣期貨成為製造業、能源業重要風險管理工具
廣告人龔大中:「老物呈現城市所重視的雋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