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

美國經濟評議會25日公布美國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00.4,較5月的101.3有所減少,仍超出預期的100,美國經濟評議會首席經濟學家皮特森表示,與5月相比,消費者對可能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擔憂較少。然而,消費者對其家庭財務狀況的評估(無論是當前還是未來6個月)都不那麼正面。另消費者對未來收入和商業狀況的預期均減弱,從而拖累了整體預期指數。

5月至6月消費者信心下降主要集中在35歲至54歲的消費者;相較之下,35歲以下和55歲及以上的消費者信心有所改善。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解讀,這次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與美國民眾對高通膨不耐煩有關,因而反映這項調查數據上,這不意味美國經濟有減緩的趨勢,因為服務業PMI、非農就業人數等經濟數據都表現得相當強勁。他分析,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終端消費市場,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國家,美國只要維持內需消費強勁,我國供應鏈的運轉就順暢,對我國出口、外銷訂單都是正面消息。

值得留意的是,美國消費者信心優於預期,通膨又壓不下來,邱達生解讀,聯準會降息環境還不成熟,從聯準會近10年的利率政策來看,還未出現通膨高處2%以上就做降息的決策紀錄,高利率恐怕還得維持一段時間,年底前僅有降息1至2碼的空間。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美國消費堪稱穩健,就業數據靠兼職支撐,能否應付未來高昂物價將是挑戰;美國今年適逢總統選舉年,預期會提出強心針政策,整體經濟數據還不錯,但要留意,今年第4季到明年,有可能出現疲態。

我國4月電費全面調漲,孫明德也觀察,近期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多在2%至3%之間變動,預估下半年物價上漲壓力,恐怕會高於上半年,只要超過2%的通膨警戒線,央行就有再升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