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8月1日起開始對中國電動車、電池、晶片加徵關稅

美國貿易代表署22日表示,對中國進口的電動車、電池、電腦晶片、醫療耗材等產品加徵的關稅,有部分將於8月1日起生效。

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拜登維持川普時期對中國進口品實施的關稅,更打算提高一些關鍵產品的稅率,包含將中國電動車的進口關稅稅率升為4倍至100%,半導體關稅提高1倍至50%。

美國貿易代表署擬於今年將電動車鋰電池和電池零件的關稅由7.5%提高到25%,2025年將中國半導體關稅由25%提高到50%、2026年非電動車用鋰電池關稅由7.5%提高到50%。

美國2023年還從中國進口了近6.4億美元的醫用口罩、手套和注射器,貿易代表署計畫今年對中國醫用口罩和手套徵收25%進口關稅、對注射器徵收50%關稅。

據貿易代表署向《聯邦公報》發布的公告,今年要提高的關稅8月1日生效,預計2025、2026年要提高的稅率則於該年度元旦起生效。該署現正徵詢公眾意見,尋求專家和業界對於調高稅率對經濟的影響、以及醫療耗材稅率是否應該提得比計畫中更高的看法;公眾諮詢為期30天,將於6月28日截止。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她將履行承諾,抵制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發布修改關稅的正式提案,「總統指示我大幅提高有針對性的戰略產品關稅,這是實踐的重要一步」。

美國政府擬上調的進口稅係針對「中國鎖定爭取主導地位的產品、或美國近期進行重大投資的產業」。美國正如火如荼推動清潔能源相關產品,斥資鉅額進行補貼,發展美國電動車、光電等產業,並稱中國在這些產業的產能過剩會威脅美國企業的生存,關稅就是為了避免中國廉價產品傾銷至美國。

據白宮稱,新推出的關稅影響中國價值180億美元的進口品,包含鋼鋁、半導體、電動車、太陽能蓄電池、起重機、關鍵礦物等。路透社指出,提高電動車關稅的政治效果可能高於實質經濟,因為先前已經有汽車關稅,美國進口的中國電動車並不多。

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被拜登政府提高關稅的產品項目中,最大的兩類產品都是鋰電池,2023年進口額達132億美元。非車用鋰電池是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第三大產品,僅次於智慧型手機和個人電腦。

美國2023年中國進口的產品總額約4270億美元,對中國出口額卻只有1480億美元,實際上這種貿易逆差已經持續了數十年,近年來成為美國政壇越來越敏感的話題。

更多太報報導
更新/中國今起軍演2天 海上劃定「5大紅區」包圍台灣
與中澳都有警務合作 索羅門群島告知澳洲防長:正審查合作情況
【一文看懂】提高美涉入台海衝突的成本:中俄軍事合作為何令西方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