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指「親烏團體」策劃北溪天然氣管道襲擊,烏克蘭否認與事件有關

在波羅的海的瑞典經濟區發現的「北溪一號」氣體洩漏
在波羅的海的瑞典經濟區發現的「北溪一號」氣體洩漏

烏克蘭否認與去年9月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管道襲擊事件有關。

基輔的聲明是在回應《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該報道引述匿名的美國情報官員指,事件應歸咎於一個親烏克蘭團體。

德國媒體的另一宗報道則指,調查人員相信他們已經鑒別出一艘用於安裝爆炸品的小船。

爆炸發生前,該管道的天然氣輸送已經被暫停。

俄羅斯於去年8月關閉了北溪一號管道,聲稱管道需要維修。北溪二號管道則從未投入服務。

9月26日該天然氣管道發生爆炸的確切起因未為人所知,但是外界廣泛相信它是遭受了襲擊。

莫斯科將爆炸事件歸咎於西方,並呼籲聯合國安理會進行獨立調查。

北約及西方政府領袖並未直接指責俄羅斯,但是歐盟過去曾表示,俄羅斯是利用其天然氣管道作為對抗西方的武器。

周二(3月7日),《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官員審核的新情報顯示,一個親烏團體實施了北溪天然氣管道的襲擊。

該報道引述匿名美國官員稱,沒有證據顯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或他的高級副手曾參與行動。

該美國報紙報道稱,有關官員拒絕透露有關情報的具體性質以及如何獲取,或「當中包含的證據力度等任何細節」。

報道還提到:「審核相關情報的官員表示,他們相信實施破壞者最有可能是烏克蘭或者俄羅斯國籍人士,或者兩者的某種結合。」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高級顧問波多利亞克(Mykhailo Podolyak)表示,烏克蘭政府「絕無參與」該起破壞事件。在一份回應《紐約時報》報道的聲明中,波多利亞克指,對於發生了什麼,基輔沒有相關信息。

俄羅斯駐聯合國副代表波利揚斯基(Dmitry Polyanskiy,紀柏梁)在回應相關報道時表示,有關進展「只不過證明了我們提出在聯合國秘書長主持下啟動國際調查的要求是非常及時的」。


北溪管道爆炸謎團

北溪管道的爆炸於去年9月發生在波羅的海海域,靠近丹麥島嶼博恩霍爾姆島(Bornholm)和瑞典南部海岸處。

事件發生後,德國、丹麥和瑞典均各自展開了調查。

歐洲一些官員一開始曾將事件歸咎於俄羅斯,指克里姆林宮意在以此震懾和要挾歐洲各國。

不過之後,一些官員承認,雖然不懷疑爆炸是人為有意為之的事件,但是未有證據直接指向俄羅斯。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美國總統拜登曾警告,假如俄羅斯向烏克蘭實施軍事進攻,「北溪二號」管道項目將不會繼續——這一言論後來引發一些評論人士懷疑美國可能與管道襲擊行動有關。

曾獲普利策新聞獎(Pulitzer Prize,普立茲新聞獎)的美國記者西莫·赫希(Seymour Hersh)在今年較早前曾撰文稱,美國海軍以北約海上演習為掩護,在水底放置了北溪管道的炸彈。

這一說法遭到五角大樓的否認,指其是「完全的捏造」。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則稱赫希的分析「非常嚴重」,應予以重視。

85歲的赫希過去曾被指控散播不實的陰謀論。

至目前為止,德國、丹麥和瑞典的調查均未指向任何一個國家。


同樣在周二,德國《時代周報》(Die Zeit)報道,德國當局對於襲擊起因的調查已經取得突破。

根據該報以及其他德國媒體機構的聯合調查,用於安裝爆炸品的小船是一艘從位於波蘭的公司租用的遊艇,據報是屬於兩名烏克蘭人。至於實施襲擊者的國籍則尚不明確。

不過,該報稱,德國調查人員尚未找到任何證據證明誰下令實施破壞。報道還指出,這仍然有可能是一次意在嫁禍給烏克蘭的行動。

去年9月的爆炸當中,將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往德國的「北溪一號」有至少50米(164英尺)的海底管道被毀。

丹麥警方相信,有「強力的爆炸」在該管道及其新的姐妹管道「北溪二號」上炸出了四個洞。

德國、丹麥和瑞典當局均在對事件進行調查。

數十年來,俄羅斯一直在向歐洲輸送大量天然氣。但是在去年2月烏克蘭的戰爭爆發後,多數歐洲國家都已經大幅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