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官方兩措施 活絡債市交易

美國聯準會和財政部聯手公布兩項可能影響公債市場的舉措,外銀表示,聯準會公布縮表,及財政部回購債券,對提高債市的流動性都有幫助,能使債市交易活絡,殖利率些許下降,但若聯準會遲遲不降息,效果仍會打折扣。

全球投資人都在引領期盼美國降息帶來的債市榮景,但目前不僅還未看見,債券價格還持續「泡在水裡」,有些債券幾乎無法交易,賣了就慘賠。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投資策略部主管劉家豪指出,美國財政部啟動一連串債券回購,及聯準會6月起縮減資產負債表(QT)的步調放緩,這兩項舉措都在5月1日公布。聯準會放緩縮表指6月1日起,每月公債到期後不再投入本金的上限,從原600億美元下修到250億美元;美國財政部回購指把流通在外的債券買回來,確實對債券價格有支撐力,但因財政部每個月都在發行債券,而發債金額與回購的金額仍有明顯落差。

劉家豪認為,美國財政部公布5~7月的發債金額約為1,250億美元,同時段財政部每個月的購債金額約為100億美元左右,即5~7月的購債規模約300億美元,兩者的差距仍然很大,回購目的是借新還舊,購入市場上流通已久、流動性較差的債券,再發行新債,無論聯準會的放緩縮表或美國財政部的債券回購措施,都能提升債券市場的流動性,使市場交易變得活絡。

消息公布後,美國公債殖利率已有回落,這代表兩單位聯手活絡債市的決心已有對債市起作用,但如果聯準會遲遲不降息,對債券價格的幫助相對有限,市場推測就是因為聯準會暫時不打算降息,推出舒緩債市緊張的措施。

星展集團認為,在美國,市場已經反應降息延遲和幅度減少,更多的市場參與者對於寬鬆週期即將到來變得不那麼興奮,並意識到穩健的經濟數據只會令寬鬆步調更加謹慎。

美國上周公布的經濟數據喜憂參半,包括5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54.4,高於市場預期,顯示經濟穩健成長;4月耐久財訂單月增0.7%,優於市場預期;5月18日當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21.5萬,低於市場預期。這顯示目前通膨仍具黏性,預期聯準會今年降息1~2次是合適的。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積赴日設廠拍板 化工股沾光
美光業績報喜 歐美股油價齊反彈
央行下指導棋 鍘養地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