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擬課徵中國電動車4倍關稅?陳鳳馨揭背後意圖:拜登在逼迫歐盟跟進

《彭博資訊》日前報導,美國總統拜登最快將於本周內宣布,對中國電動車關稅提高約4倍,而其他目標產業的關稅則將增加1到2倍。對此,媒體人陳鳳馨在網路節目《豐富│東南西北龍鳳配》中分析,拜登的舉動是在逼迫歐盟跟進,事實上,此舉不會對中國的經濟造成多大的不利影響,因中國的這些產業製造並未依賴美國,若中國最大出口對象歐盟選擇跟進,才會造成嚴重影響。

陳鳳馨表示,傳出拜登決定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板及電池等「新三項」綠色產品課徵關稅,她進一步推測,目前中國造船已成為世界第一,美國可能也會對中課徵船舶關稅,中國半導體產業恐怕也在名單中。

陳鳳馨指出,美國用過往的手段想要打壓中國電動車,在1980年代,美國不時就祭出301條款,該條款授權美國總統為避免國內產業遭受國外競爭壓力影響,能採取適當行動,包括提高關稅、限定或減少進口配額等,而美國當年就是用301條款打壓日本汽車產業。

不過,陳鳳馨認為,此舉其實不會對中國的經濟造成多大的影響,因為中國的這些產業製造並未依賴美國,但若歐盟選擇跟進,才會對中國造成嚴重影響。根據2023中國海關統計,中國的的電動車和燃油車主要出口國是歐洲,占28.18%,美國僅占3.25%;而純電動車部分,有一半出口至歐洲,占50.27%,美國則只有0.97%。

美國逼迫歐盟跟進施壓中國?BMW、福斯高層示警「會砸自己腳」

「拜登的舉動是在逼迫歐盟跟進。」陳鳳馨直言,早在上周歐盟主席范德萊恩在與中國主席習近平會面後,就表示必須阻止中國獲得大量補貼的電動車湧入歐洲市場。不過,BMW和福斯高層則出面警告,不要對中國製造商的電動車實施進口關稅,否則會很快地砸自己的腳,德國隨後也跳出來反對施加懲罰性關稅。

陳鳳馨提到,在疫情之後,全球的汽車市場中國復甦最快,其次是美國,最後才是歐洲。細數過去資料,中國似乎完全不受疫情影響,以2019年為基期來看,2020年車市銷售復甦比率雖稍有停頓,但2021年至2023年都是逐年成長,相反的,美國和歐洲至今都未回到至疫情前的水準。

陳鳳馨認為,中國海關署12日公布2023年外貿成績單,其中「新三項」產品合計出口首次突破人民幣兆元大關,同比增長近3成,而增長最快的前3種商品為汽車(包括底盤)、船舶、汽車零配件,分別增長69%、28.6%、9%,「拜登打擊的不是中國的競爭力,而是要讓中國好不容易萌芽的新產業一半成為死灰。」

陳鳳馨指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1日公布數據,4月中國汽車出口創新高,但境內銷售卻下降,不過4月份出口與上月相比增長0.4%,與上年相比更增長34%,凸顯對於中國有外銷能力的車廠而言,出口的銷售額可以彌補國內削價競爭的壓力。

對於西方國家逐漸擴大貿易障礙的情況下,陳鳳馨提到,愈來愈多中國汽車拓展市場至拉丁美洲。不過,歐洲市場仍無法放棄,傳出比亞迪計畫在2026年之前與匈牙利的一家新承用車工廠合作,規劃產能增長至30萬輛;奇瑞也將在巴賽隆納稱產期Omoda品牌的汽車,計劃於今年開始生產。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