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擬調整核武政策 智庫:導因於對手無意非核武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14日專電)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官員日前指出,美國必須調整行之有年的限制核武政策,智庫學者白蘭斯(Hal Brands)撰文分析,美國提升核武數量導因於對手無意非核武化,美軍裝備能力必須足以因應未來兩個核武大國。

白宮國安會(NSC)負責武器管制事務的高階官員瓦迪(Pranay Vaddi)7日在「武器管制協會」(Arms Control Association)演說,首次提及為因應中、俄、北韓與伊朗結盟與核武增加,美國可能得調整政策,核武庫將擴大與現代化。談話引起北京與莫斯科的關注。

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彭博(Bloomberg News)專欄作家白蘭斯撰文指出,這是拜登政府戲劇性的改弦更張,2021年他宣布美國不會第一個動用核武及擁核僅為嚇阻目的,等同華府承諾在衝突中絕不會第一個動用核武。

推動裁軍人士還希望,拜登縮減甚至裁撤美軍的洲際彈道飛彈部隊,他還在2017年表示,持續推動沒有核武的世界。

不過美國在歐亞依賴核子保護傘的盟友反對這些原則,拜登於是承諾持續飛彈防禦計畫,更新既存裝備,如今終於表態美軍現有彈藥可能不足夠。

白蘭斯認為轉變背後的原因很簡單,美國的對手無意推動非核武化,如今伊朗已接近擁有核彈,北韓持續改進核武及導彈部隊,美俄冷戰時期的限武協議崩潰,莫斯科明示對烏克蘭與西方國家會動用核武。中國更快馬加鞭製造核武,這將改變全球。

2020年至2023年間,北京的核武數量已增加一倍,解放軍的「核三位一體」洲際飛彈、地對空發射與潛艦發射能力都在精進,並在區域間部署足以攻擊美軍位於太平洋區的基地與盟友的核裝備,中國雖早已宣示不會首先動用核武,但連串武器測試,例如發射超高音速載具,都讓人畏懼可能有先動手的意涵。

白蘭斯評估,到2030前期,能與美國核武相提並論的國家將增至兩個,美國裝備能力必須提升至足以打擊兩個大國的各種目標,過去以確保嚇阻與對抗脅迫的有限裝備,僅能因應一個國家,如今兩個可能不夠。

瓦迪有關美國提高核武庫的談話當然會引起軍備競賽的批評,事實上,美國的敵對國家已展開競逐,即使如此,眼前呈現的是痛苦的兩難。如果美國不強化核裝備,也將危及嚇阻他國核武攻擊美國本土的對策,也就是所謂維持僅能災難式回擊能力的「最小嚇阻」策略。

白蘭斯認為,執政後期有時會出現直白的話,拜登團隊瞭解新核武時代的醜陋挑戰,即便如此也凸顯了執政當局欠缺準備,但還是得稱許有官員把話講清楚。(編輯:徐睿承)1130615